
[托马斯与被钉十字架的基督。圣帕特里克教堂(俄亥俄州哥伦布市)彩色玻璃窗画像。]
本文结合圣经神学和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的有关论述,旨在说明阿奎那的救恩神学,是中世纪鼎盛时期杰出的“十字架神学”。笔者先概述《神学大全》的主题结构,然后分别从基督被钉十字架、赎罪祭、救恩论三个层面予以阐发,以呈现阿奎那救恩神学中的十字架面向。
一、《神学大全》的主题结构
《神学大全》的主题结构,是从作为创造者的上帝到作为救赎者的上帝的环形结构(exitus-reditus)。从上帝到人,是上帝的神圣创造奥秘,人是上帝的神圣形像,上帝是人之存在的本源和鹄的;从人到上帝,是上帝的神圣救赎奥秘,作为降世为人的永恒圣言,基督是人归向上帝的真理道路。<1>
阿奎那的圣言学说构成主题恢弘而结构精湛的神学三部曲。第一,永恒里的上帝圣言;作为神圣位格的圣言在永恒中的神圣起源和位格特征,永恒圣言的位格称述是圣子、圣言和肖像。永恒圣言是三位一体的第二位,是完全的上帝。第二,永恒圣言降世为人;道成肉身的神学奥秘,以及基督的神圣救赎工程,就是基督降生,被钉十字架和复活升天。第三,作为神圣救赎历史的神圣本源和神圣鹄的的上帝圣言;基督再来,蒙赎者进入上帝应许的永恒真福。基于上帝启示的神圣学说的终极鹄的,在于人类的救恩。人的生命指向作为创造者的上帝,如同指向生命的终极目的。上帝自己作为人的终极目的,超越纯粹理性的认识能力(赛64:3)。为了人类救恩的缘故,神圣学说需要藉由上帝启示把神圣救恩的奥秘揭示于人。人获得救恩完全有赖于对此一启示真理的认识,因为人获得救恩端赖上帝。为了使人更容易更确实地获得救恩,神圣学说需要根据上帝启示来教导关于救恩的神圣奥秘。<2>
二、被钉十字架的基督
永恒圣言在神圣救赎历史中摄取人性而降世为人,为人类救恩在十字架献上一次永远的赎罪祭,这是基于上帝的神圣预定。上帝的神圣预知不可能失误,其神圣预定不可能落空。“及至时候满足,上帝就差遣他的儿子,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之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赎出来,叫我们得着儿子的名分。”(加4:4-5)上帝的公义要求补赎人类冒犯上帝的罪恶,上帝的慈爱付出代替性的补赎。“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永恒圣言在神圣救赎历史中摄取人性而降世为人,亲自担当一次永远的赎罪祭。上帝藉上帝和人之间的中保,就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为人类救恩在十字架献上一次永远的赎罪祭。“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约3:14-15)降世为人的基督被钉十字架,为人类救恩献上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叫一切相信基督的人——先是犹太人,后是外邦人——都藉着基督付出的赎价获得救赎,在现世获得灵魂复活,在将来获得身体复活,进入上帝应许的永恒真福。基督的十字架意指神圣救恩的普世性,基督在十字架上双手伸开而死亡,是用一只手吸引以色列百姓,另一只手吸引外邦人。十字架的形像从中央的焦点伸向四方,意指那被钉十字架者普及四方的德能和眷顾。<3>
永恒圣言在神圣救赎历史中摄取人性而降世为人,在十字架上亲自担当人类罪孽的刑罚和审判,同时也亲自担当人类的忧患,背负人类的痛苦;为人类的过犯受害,亲自为人类的罪孽压伤。人类在亚当里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将人类的罪孽都归在这位除去世人罪孽的上帝羔羊身上。(赛53:4-6)迫害者把两个强盗钉在基督十字架之旁,是为使世人相信基督与强盗为伍。“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他却担当多人的罪,又为罪犯代求。”(赛53:12)在上帝的神圣预定中,基督同两个强盗一起被钉在十字架上,是以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为上帝的羔羊,担当和除去世人的罪孽。基督在凶犯中如同凶犯,在罪犯中如同罪犯,在十字架上代替人类承担刑罚和审判。基督在十字架上,在生命的弥留之际,为那些不认识自己而杀害自己的迫害者祈求上帝的赦免。<4>
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为人类救恩被钉十字架而死亡,这是希伯来圣经一以贯之的弥赛亚预言,是上帝在古时候藉着旧约先知给予以色列百姓的救赎应许,也是历尽沧桑的以色列百姓在神圣救赎历史中的弥赛亚盼望。即将受难的基督在最后的晚餐对门徒说:“人子固然要照所预定的去世。”(路22:22)复活的基督在地上四十天之久向门徒启示天国的奥秘,基督对门徒说:“这就是我从前与你们同在之时所告诉你们的话说: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路24:44)希伯来圣经中摩西律法、先知书和诗篇记载的弥赛亚预言,都必须应验。复活的基督对门徒说:“照经上所写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从死里复活,并且人要奉他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从耶路撒冷直传到万邦。你们就是这些事的见证。”(路24:46-48)<5> 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为人类救恩被钉十字架而死亡,这是上帝的神圣预定和希伯来圣经的弥赛亚预言,都必会应验。
根据大马士革的约翰的阐述,永恒圣言在神圣救赎历史中摄取人性而降世为人,同时彰显上帝的美善、公义、智慧和德能。“道成肉身彰显上帝的美善,因为上帝没有轻视自己用尘土创造的软弱的人;道成肉身彰显上帝的公义,因为上帝不是用异于人者去战胜暴君,也不是凭藉暴力使人脱离死亡;道成肉身彰显上帝的智慧,因为上帝为最棘手的难题,想出了最合适的解决方法;道成肉身彰显上帝的德能,因为没有什么比上帝降世为人更伟大的事。”<6> 道成肉身彰显上帝的美善,因为上帝定意拯救按照自己神圣形像创造的人;道成肉身彰显上帝的公义,因为上帝藉着被钉十字架的人子战胜撒但,藉着弥赛亚在十字架的死亡救赎人类脱离死亡;道成肉身彰显上帝的智慧,因为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在十字架献上一次永远的赎罪祭,成就永远的神圣救赎工程;道成肉身彰显上帝的德能,因为永恒圣言降世为人是最深邃的神圣奥秘。
永恒圣言在神圣救赎历史中摄取人性而降世为人,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和死亡中救出来。道成肉身彰显上帝的公义,因为上帝藉神而人的基督战胜撒但。神而人的基督战胜撒但,因为基督为人类救恩在十字架献上一次永远的赎罪祭。纯粹的人不可能补赎全人类的罪孽,上帝不应该补赎人类的罪孽。上帝和人之间的唯一中保基督,在圣言位格中具有完全的神性和完全的人性。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作为完全的人被钉十字架而死亡;作为完全的上帝则是人类的救赎主。<7>
三、耶和华以他为赎罪祭
上帝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把他交出。(参罗8:32)上帝为了从罪恶和死亡中救赎人类,把道成肉身的基督耶稣交付十字架,让其经历苦难和死亡。三位一体的上帝差遣他的独生子,在神圣救赎历史中降世为人,为人类救恩在十字架献上一次永远的赎罪祭。<8> 永恒圣言降世为人的目的,不仅在于消除那流传给亚当后裔的原罪,还在于消除后来增加的一切罪孽。整个人类在亚当里染了原罪,永恒圣言降世为人的主要目的在于消除原罪。<9>永恒圣言在神圣救赎历史中摄取人性而降世为人,为人类救恩献上一次永远的赎罪祭,这是上帝预定的神圣救赎工程,同时彰显上帝的美善、公义、智慧和德能。上帝自己把基督交付十字架,交付被钉十字架的苦难,交付死亡。<10>
上帝以自己的永恒意志,预先安排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担当除去世人罪孽的上帝羔羊,献上一次永远的赎罪祭,用自己的生命赎回人类,为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创3:15)上帝差遣神而人的基督耶稣在十字架上藉着死亡战胜撒但、吞灭死亡,救赎人类;差遣基督耶稣在十字架上担当人类罪孽的平安祭、挽回祭和赎罪祭,这是上帝预定的神圣救赎工程。<11>
上帝赐予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卓越圆满的爱德及柔和谦卑的顺服。“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又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这是我从我父所受的命令。”(约10:18)舍弃性命和取回性命,这是耶稣从上帝领受的受苦受难、为人类救恩而死亡和献上一次永远的赎罪祭的命令。永恒圣言在神圣救赎历史中摄取人性而降世为人,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8)被钉十字架的基督,藉自己的人性意志顺服上帝的神圣救赎旨意,进而完成和成就上帝的救赎旨意:“因一次的过犯,众人都被定罪;照样,因一次的义行,众人也就被称义得生命了。因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照样,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罗5:18-19)因亚当的悖逆,人类陷在罪恶和死亡的深渊中;因基督的顺服,上帝把自己的百姓从罪恶和死亡的深渊中救赎出来。上帝启迪基督的顺服,藉着基督的顺服成就自己的神圣救赎工程。<12>
上帝没有保护基督免于十字架的死亡,而是把基督遗弃给迫害者。上帝有能力阻止基督被钉十字架而死亡,却没有加以阻止;也能够抑制迫害者,使其或者不愿杀害基督,或者无法杀害基督,然而上帝没有加以抑制,而是把基督遗弃在那些迫害者的手中。基督被钉十字架,从午正到申初,遍地黑暗。约在申初,被钉十字架的基督大声喊着说:“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太27:46)被钉十字架的基督在弥留之际如此痛苦的呼喊,记载在希伯来圣经的弥赛亚预言中。(诗22:1)犹太领袖虽然在基督身上看出许多希伯来圣经的弥赛亚预言的表记,却由于仇恨和嫉妒而推翻之,拒绝承认基督的神性。犹大因贪财而把基督交给祭司长,祭司长出于嫉妒和仇恨而把基督交给彼拉多,彼拉多又因畏惧而将基督交给罗马兵丁,罗马兵丁由于无知而把基督钉死在十字架上。基督在十字架上为那些杀害自己的迫害者,祈求上帝饶恕他们的无知。(路23:34)上帝把基督遗弃在迫害者手中,迫害者藉着自己的各种动机把基督钉死在十字架上。<13>
四、一次永远的赎罪祭
关于基督的死亡,大祭司该亚法曾预言说:“独不想一个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国灭亡,就是你们的益处。”(约11:50)该亚法预言基督将要替这一国死。其实,作为希伯来圣经应许的弥赛亚,基督不但替这一国死,而且要将上帝四散的子民都聚集归一。降世为人的基督作为赎罪的上帝羔羊,代替犹太人死在十字架上,也代替外邦人死在十字架上;代替上帝四散的子民死在十字架上,也代替人类死在十字架上。人因犯罪而被判死亡:“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2:17)死亡是罪孽的刑罚(罗6:23)。灵魂的死亡意指灵魂和上帝分离,身体的死亡意指身体和灵魂分离。基督代替人类做补赎,承担死亡的刑罚;上帝羔羊自愿代替人类死在十字架上,藉着死亡救赎人类脱离死亡:“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死,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上帝面前。”(彼前3:18)公义的基督代替不义的亚当后裔担当死亡的刑罚,藉着自己的死亡引导人类回到上帝面前。<14>
作为希伯来圣经应许的弥赛亚,基督的死亡以补偿的方式为人类带来救恩。上帝和人之间有一位中保,就是神而人的基督,就是那义者基督。降世为人的基督为人类救恩被钉十字架和死亡,向上帝补偿了亚当后裔的罪孽(诗69:4)。一个人向被侵犯者付出的赔偿,倘若和被侵犯者所憎恶的侵犯相比较,被侵犯者对于此赔偿有同等或更大的喜爱,那么这人就真正补偿了侵犯。作为希伯来圣经应许的弥赛亚,降世为人的基督基于爱和顺服的牺牲所呈现于上帝的,超越为补偿全人类的侵犯或冒犯所需要的。这是因为,第一,基于基督为补偿人类罪孽受苦受难所本的伟大的爱。第二,基于基督为补偿人类罪孽所牺牲的尊贵生命,这生命是神而人的生命。第三,基于基督为补偿人类罪孽所承受的苦难的普遍<15>和所承受的痛苦的剧烈。<16> 基督为补偿人类罪孽所牺牲的尊贵生命,是神而人的生命。纯粹的人不能够补赎全人类的罪孽,上帝不应该补赎人类的罪孽。作为完全的人,基督承担被钉十字架的死亡;作为完全的上帝,基督补赎全人类的罪孽。基督的死亡为人类的罪孽,不但做出足够需要的补赎,而且做出超越需要的补赎,“他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单为我们的罪,也是为普天下人的罪。”(约一2:2)<17>
作为希伯来圣经应许的弥赛亚,基督的死亡以献祭的方式为人类带来救恩。根据旧约圣经的弥赛亚预言:“耶和华却定意将他压伤,使他受痛苦;耶和华以他为赎罪祭。”(赛53:10)献祭原指为了原本应该归于上帝的荣耀而行的所有作为,藉以平息上帝的震怒,使蒙赎者与上帝和好。正如奥古斯丁所说,“真正的献祭,意指为了使我们藉神圣的结合归于上帝所做的一切作为,这些事都关系到那作为目的的善,而这善是使我们能够藉以成为真正真福的善。”<18> 可以说,献祭的神学涵义在于荣耀上帝、平息上帝的震怒,与上帝和好,就是蒙赎者与上帝合而为一。上帝在神圣救恩中应许的永恒真福,就是作为人的生命的终极目的的永恒真福。降世为人的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亡是真实的献祭,以色列选民的古老献祭都是这一真实献祭的标记。“在一切的献祭中要注意四点:奉献给谁、由谁奉献、奉献什么和为谁献祭。这同一基督,作为真实而唯一的中保,藉和平的献祭使我们与上帝和好(把我们奉献给上帝),却仍然与接受他奉献的上帝为一体;他为之奉献的人,也使他们在自己中成为一体;他这同一位,既是奉献者,也是被奉献者。”<19> 基督为人类救恩向上帝所献上的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是基督自己神而人的尊贵生命。这同一基督,作为上帝和人之间真实而唯一的中保,既是奉献者,也是被奉献者;藉一次永远的赎罪祭使蒙赎者与上帝和好,自己仍然和接受献祭的上帝为一体。<20>
作为希伯来圣经应许的弥赛亚,基督的死亡以救赎的方式为人类带来救恩。降世为人的基督以自己的生命赎回人类的生命:“你们得赎,……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彼前1:18-19)降世为人的基督自己承担咒诅而救赎人类脱离咒诅:“基督既为我们受了咒诅,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因为经上记着:‘凡挂在木头上都是被咒诅的。’这便叫亚伯拉罕的福,因基督耶稣可以临到外邦人,使我们因信得着所应许的圣灵。”(加3:13-14)基督的死亡充分而超越地为人类的罪恶和罪罚做出补偿,基督的死亡如同使人类从罪恶和罪罚中获得救赎的一种赎价。一个人为自己或他人所做的补偿,就称为用以从罪恶和罪罚中赎回自己的代价或者赎价。基督为人类的罪恶和罪罚做出的补偿,是藉由付出那最伟大者、基督自己尊贵的生命,即基督神而人的尊贵生命。也就是说,蒙赎者的救赎赎价,是基督自己的神而人的尊贵生命,它是基督自己在十字架亲自付出的。因此,基督的死亡成为蒙赎者的救赎。<21>
五、将上帝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
救恩的神学涵义,就是蒙赎者藉着基督的死亡从罪恶中获得救赎。“他爱我们,用自己的血使我们脱离罪恶,又使我们成为国民,作他父上帝的祭司。”(启1:5-6)降世为人的基督用自己的宝血洗净蒙赎者的罪孽,使蒙赎者藉着信德而成为有君尊的祭司、圣洁的国度、上帝的子民,脱离罪恶。基督以自己神而人的尊贵生命作为赎价,藉救赎或赎回的方式荣耀上帝,挽回上帝的震怒,使上帝赐下赦免罪恶的奇妙恩典。也就是说,基督被钉十字架而死亡所凭藉的人性是神性的器皿;十字架上的死亡则具有神性的德能,藉由神性的德能,上帝赐下赦免罪恶的奇妙恩典。<22>
救恩的神学涵义,就是蒙赎者藉着基督的死亡从魔鬼权势中获得救赎。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是应当称颂的,降世为人的基督要把上帝的百姓从撒但权势中救赎出来:“现在这世界受审判,这世界的王要被赶出去。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12:31-32)基督被钉十字架,就要吸引万族万邦万国万民中的蒙赎者相信基督,从黑暗中归向光明,从撒但权下归向上帝。
人由于屈服于魔鬼的试探而背弃上帝,被交付在魔鬼权势之下(约一5:19),作为自己犯罪的报应。基督的死亡是赦免罪恶的原因。因此,人藉着基督的死亡从撒但权势下获得救赎。人犯罪得罪了上帝,上帝根据自己的圣洁公义,把人遗弃在魔鬼权势之下(约一5:19)。基督在十字架献上的赎罪祭,挽回上帝的震怒,使蒙赎者与上帝和好。因此,人藉着基督的死亡从撒但权势下获得救赎。魔鬼的意志最为邪恶,阻碍人和上帝的合而为一,阻碍人在上帝应许中的永恒真福。上帝藉着神而人的基督之公义战胜撒但,让魔鬼所拘禁的欠债人获得救赎而成为自由人。因此,人藉着基督的死亡从撒但权势下获得救赎。<23>
救恩的神学涵义,就是蒙赎者藉着基督的死亡从罪罚中获得救赎,也就是蒙赎者在现世藉着基督的死亡从灵魂的死亡中获得救赎。亚当后裔在原罪中的刑罚就是死亡,“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耶和华却定意将他压伤,使他受痛苦;耶和华以他为赎罪祭。”(赛53:6、10)永恒圣言在神圣救赎历史中摄取人性而降世为人,降世为人的基督在十字架献上一次永远的赎罪祭,担当人类罪孽的刑罚,充分而超越地补赎全人类的罪孽,消除亚当后裔在原罪中的刑罚。<24> 这好比人由于得罪自己的人向自己表示敬意和善意,而原谅那人对于自己的冒犯。
基督为人类救恩在十字架献上一次永远的赎罪祭,上帝由于基督付出的救赎赎价和尊贵生命,赦免蒙赎者的一切罪孽。蒙赎者藉着信德得享上帝在基督里应许的救恩,就是藉着基督的死亡得享赦免罪恶的恩典:“我们既靠着他的血称义,就更要藉着他免去上帝的忿怒。因为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藉着上帝儿子的死,得与上帝和好。”(罗5:9-10)蒙赎者藉着信德在基督里与上帝和好,就是蒙赎者灵魂藉着信德和上帝合而为一,这就是蒙赎者灵魂的复活,也即灵魂的“出死入生”(约5:24)。<25>
救恩的神学涵义,就是蒙赎者藉着基督的死亡从罪罚中获得救赎,也就是蒙赎者在将来藉着基督的死亡从身体的死亡中获得救赎。关闭门是为禁止人进入而设立障碍。人因犯罪而被禁止进入天国:“在那里必有一条大道,称为圣路,污秽人不得经过,必专为赎民行走。……耶和华救赎的民必归回,歌唱来到锡安,永乐必归到他们的头上,他们必得着欢喜快乐,忧愁叹息尽都逃避。”(赛35:8、10)天国藉着基督的死亡为蒙赎者开启。蒙赎者藉着信德在现世获得灵魂的复活,就是灵魂和上帝的合而为一。蒙赎者藉着信德进入天国:“我们既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是藉着他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从幔子经过,这幔子就是他的身体。”(来10:19-20)蒙赎者藉着基督的死亡得以坦然进入天国,就是上帝在基督里应许蒙赎者的身体复活、弥赛亚国度和永恒真福。<26>
六、结语
降世为人的基督在自己中为蒙赎者指示归回上帝的真理道路,使蒙赎者经由这归回上帝的真理道路而相信基督,获得赦免罪恶的救赎恩典,与上帝和好,从而在现世经历灵魂的复活,进入恩典的新生命;在将来经历身体的复活,获得上帝应许的永恒真福。基督的十字架同时彰显上帝的美善、公义、智慧和德能。基督的十字架彰显上帝的美善,因为上帝定意拯救按照自己神圣形像创造的人;基督的十字架彰显上帝的公义,因为上帝藉着被钉十字架的基督战胜撒但,藉着基督的死亡吞灭死亡;基督的十字架彰显上帝的智慧,因为基督献上一次永远的赎罪祭,成就永远的神圣救赎工程;基督的十字架彰显上帝的德能,因为基督的救恩是最深邃的神圣奥秘。《神学大全》对此多有阐发,从中可以看到,托马斯·阿奎那的救恩神学,实乃中世纪鼎盛时期最深邃、最卓越的“十字架神学”。
<1>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ca, Ia: 2, Prologus.
<2>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ca, Ia: 1:1.
<3>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ca, IIIa: 46:4.
<4>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ca, IIIa: 46:11.
<5>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ca, IIIa: 46:1.
<6> John of Damascus, De Fide Orthodoxa III, 1.
<7>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ca, IIIa: 1:2.
<8>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ca, Ia: 43:8.
<9>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ca, IIIa: 1:4.
<10>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ca, IIIa: 47:3.
<11> Ibid.
<12> Ibid.
<13> Ibid.
<14>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ca, IIIa: 50:1.
<15>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ca, IIIa: 46:5.
<16>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ca, IIIa: 46:6.
<17>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ca, IIIa: 48:2.
<18> Augustine, De Civitate Dei 10:6.
<19> Augustine, De Trinitate IV,14.
<20>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ca, IIIa: 48:3.
<21>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ca, IIIa: 48:4.
<22>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ca, IIIa: 49:1.
<23>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ca, IIIa: 49:2.
<24>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ca, IIIa: 49:3.
<25>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ca, IIIa: 49:4.
<26>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ca, IIIa: 49:5.
(作者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荣休教授)
若有媒体或自媒体考虑转载《世代》内容,请尽可能在对作品进行核实与反思后再通过微信(kosmos II)或电子邮件(kosmoseditor@gmail.com)联系。
《世代》第25期的主题是“纪念托马斯·阿奎那诞辰800周年”,却也有并非可以简单分门别类的文字。如《世代》文章体例及第1期卷首语所写,《世代》涉及生活各方面,鼓励不同领域的研究和创作。《世代》不一定完全认同所分享作品的全部方面。
《世代》各期,详见:
微信(kosmos II);网站(www.kosmoschina.org)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