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奎那论作为首要神学德性的信心/车桂

[多玛斯·阿奎那,《神学大全》(上海三联书店,2025年版)书影。来源:豆瓣读书]

内容摘要:在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5—1274)的伦理神学中,作为面向上帝之德的信望爱是神学德性。作为上帝赐予圣徒的永恒生命的卓越开端,信心是盼望和爱的根基。本文基于阿奎那《神学大全》的基础文本,首先概述阿奎那的信心概念,再分别从信心和救恩、信心和真理、信心和知识、信心和信经、信心和基督、信心和三位一体等主题予以阐述,以呈现阿奎那神圣学说中“作为首要神学德性的信心”概念之深邃而浩瀚的神学涵义。

关键词:三位一体 道成肉身 神学德性 信心 信经 救赎奥秘 永恒真福

在阿奎那的伦理神学中,作为面向上帝之德的信望爱是神学德性。信心的对象是单纯而永恒存在的第一真理,也就是作为神圣奥秘的上帝自己,以及和上帝相关的神圣奥秘。信心所根据的并非是所信对象的明显性,而是上帝自己的权威。信心的知识论原理,在于信赖上帝自己的神圣启示。信心的直接对象,就是那些使人获得永恒真福的作为启示真理的神圣奥秘。人的永恒真福在于享见上帝;一个人除非获得上帝的神圣光照,就无法享见上帝。为享见上帝,一个人必须相信上帝,如同一个学生必须相信自己的老师。一个人藉着上帝赋予的信心之光,赞同那些奠基于信心而超越理性的启示真理。人要获得上帝的救赎,需要持守大公教会的信仰,就是上帝三位一体的神圣奥秘,也就是永恒圣言降生成人并完成神圣救赎工程的神圣奥秘。作为上帝赐予圣徒的恩典而荣耀的永恒生命的卓越开端,信心是盼望的根基,因为盼望的对象就是享见、爱慕和享有上帝的永恒真福;信心也是爱的根基,因为爱的对象就是上帝自己,就是作为圣父圣子圣灵的上帝自己。

一、作为首要神学德性的信心

伪狄奥尼索斯曾说过,“信心的对象是单纯而永恒的真理。”<1>信心的对象是单纯而永恒的第一真理,也就是上帝自身,以及和上帝有关的神圣奥秘。和上帝有关的神圣奥秘,或者是神圣创造工程,或者是神圣救赎工程,尤其是整个基督,就是基督奥体的元首和身体。在信心中,观察信心对象的形式原理,信心的对象就是第一真理。信心之所以相信某些神圣奥秘,因为这是上帝所启示的;因此,信赖上帝的真理如同信赖神圣学说的原理。信心所根据的,不是所信真理本身的明显性,而是上帝的权威,因为这是第一真理所启示的。在信心中,观察信心对象的质料主体,信心的对象就是上帝,就是上帝自身以及和上帝有关的神圣奥秘;就是说,由于上帝的神圣创造工程和神圣救赎工程,人在走向天国享见上帝的旅途上得到帮助。因此,就某种意义而言,信心的对象也是第一真理;因为没有任何奥秘能够成为信心的对象,除非这奥秘和上帝有关。<2> 毋庸置疑,神圣学说的原理就是信条,原理的对象和神圣学说的对象是相同的,因为神圣学说的全部真理都已经隐含在原理中。

信心真理是用信条的方式阐述的。信条窥见上帝的真理而向往上帝的真理。人类理智基于自身理解方式的有限性,单单能够以分析的方式窥见上帝的神圣真理。在上帝中,一切皆一;在人类理智中,神圣奥秘的种类繁多。“条文”(articulus),意指分离的诸部分合而为一;是故,身体各部分彼此联合为一,称为“肢体连结”。教会应该相信的道理分列在信经条文里,就是基于这些信条彼此区分为诸部分而合而为一,构成完整的信心真理。<3>教会从圣经书卷中抽出一篇明晰的大纲,以供基督徒认信。信经是基督教的基本信仰纲要、准则和标志。信心的源头能够追溯至教会初期的信仰准则(regula fidei)。当时教会外遭逼迫,内有异端,因此当时的护教者藉着信理神学(theologia dogmatica)发展出信仰纲要,阐述信仰原委并澄清信仰内涵。古代教会阐述基督信仰的基本信经就是使徒信经(The Apostles’Creed)、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The Niceneo-Constantinopolitan Creed)、阿塔纳修信经(The Athanasian Creed)和迦克墩信经(The Chalcedonian Creed)。

信心意指理智赞同所相信的启示真理和神圣奥秘。理智以两种方式赞同一样事物。第一,理智为自己的对象所动而赞同。而这个对象,或者其本身是已知的,例如已经为理智所认识的第一原理;或者因某一其他事物而是已知的,例如为知识所已经认识的结论。第二,理智赞同某一事物,并非为其自己的对象所动而赞同,而是经过一番抉择之后,理智才自愿走向一方面,而不走向另一方面。在完成这一抉择行动时,理智倘若对另一方面怀有疑惧,则是意见;倘若确实把握,没有疑惧,则是信心。理智赞同所相信的启示真理,在经过一番抉择之后,确实把握而没有疑惧地自愿地走向一方面,而不走向另一方面,这就是信心。<4>倘若事物本身推动理智或感官去认识自己,这种事物就称为看见的。因此,信心和意见,两者显然都不能是为感官或理智所看见的事物。复活的基督曾对多马说:“你因看见了我才信。”(约20:29)看见和相信,并不具有一样的对象。教宗格列高利一世就认为,多马“看见的是一件事,相信的是另一件事;当他说‘我的主,我的神!’时,他看见的是那个人,而明认相信他是上帝。”<5>

奥古斯丁说过,“相信就是赞同地思想。”<6>思想意指理智正在考虑,而尚未达到明见真理的完善程度时的思考行动。倘若思想意指理智在尚未达到明确认识的程度以前带有某种探索的思考,那么思想就完全说明了相信行为的本质。相信这个行为含有坚决的赞同;就这一点而言,相信与认识和明了有些相同。然而,相信的认知并没有达到明见或洞见的完善程度;就这一点而言,相信与怀疑、猜想和持有意见相同。因此,相信的人是在赞同地思想。<7>正如圣经所说,“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11:1)“所望之事”,就是永生以及和永生有关的一切,就是上帝应许的永恒真福。“未见之事”,就是上帝启示的神圣奥秘、超自然真理和超越人类理解力的神圣奥秘。在这个意义上,信心的对象是一些人类感官无法看见、人类理智无法知晓的神圣奥秘。因此,信心的知识论原理就是信赖,也就是信赖上帝及其启示的真理。<8>

信心的对象是第一真理。根据人类理智的认识方式,信仰的对象是根据命题方式阐述的启示真理。被认识者是根据认识者的认识方式,存在于认识者中。根据前面的阐述,人类理智固有的方式,是利用分析和归纳而认识真理。<9>上帝的理智以单纯的方式,认识那些本来合成的事物。人类理智认识那些本来单纯的东西,却带有某种程度的组合。在上帝中,没有形式和质料、本质和存在、现实和潜能、类别和种差、主体和偶性等等彼此之间的组合。上帝是完全单纯的。<10> 而根据人类理智固有的认识方式,人类理智认识单纯的上帝,却带有某种程度的组合。在这个意义上,信心的对象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第一,就所信的事物而言,信心的对象是一单纯的事物;就所信的神圣奥秘而言,信心的对象是完全单纯的上帝。第二,就相信者方面(人类理智)而言,信心的对象是一合成的事物,如同一个陈述的命题,也就是根据命题方式阐述的启示真理。<11>

信心是作为德性之首的首要德性。<12>“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fides est substantia sperandarum rerum.)(来11:1)在一样东西里,首先的是实底(体)。因此,信心是作为德性之首的首要德性。目的在可行者方面既是根源,作为神学德性的对象是作为终极鹄的的上帝;那么,作为向上帝之德的神学德性必然先于一切其他德性。一个人除非相信,否则是不会希望的;同样地,一个人除非相信,否则是不会爱慕的。信心由于自己的本性,先于其他的神学德性。作为终极鹄的的上帝,藉着信心而在理智中,藉着盼望和爱而在意志中;必然首先藉着信心在理智中,然后藉着盼望和爱在意志中;除非是藉由理智认识的对象,否则意志是不会向往的。倘若理智对于上帝没有正确的信心,意志就不能以完善的盼望向往上帝,也就不能以完善的爱爱慕上帝。人的天赋理智无法认识作为永恒真福的对象的上帝,盼望和爱就是在信心的超验视野中向往作为永恒真福的对象的上帝。<13>所以说,信心是作为神学德性之首的首要神学德性,也是作为一切德性之首的首要德性。

二、信心和救恩

在创造者和受造者之间有本体论差异的存在秩序中,有两件事共同造成受造者的完善:一是关于那受造者的行动的,一是关于那创造者的行动的。在上帝创造的万物中,惟独有理性的受造者直接归于上帝之下。作为受造者的万物分有上帝的美善,或者只在“存在”方面,例如非生物;或者也在“生活”方面,例如植物;或者也在“认识个别事物”方面,例如动物。上帝根据自己的神圣肖像创造有理性的受造者,就是天使和人。有理性的受造者分有上帝的美善,不但在“存在”、“生活”以及“认识个别事物”方面,而且由于能够有“善”和“存在”等普遍性的知识,能够藉着认识、爱慕上帝来与作为存在本源的上帝直接关连。<14> 宇宙的完善需要一些有理性的受造者。<15>天使和人分有上帝的美善,能够藉着认识、爱慕上帝来与上帝自己直接关连。

有理性的受造者的完善,不但在于有关自己本性应有的那方面,而且在于自己在本性上,分有上帝的美善。作为有理性和位格存在者的受造者的人的完善,不但在于有关人性应有的那方面,而且在于人在本性上,分有上帝的美善。

作为上帝的神圣肖像,人的永恒真福在于超性的享见上帝。人的最终真福在于人的最高活动,就是作为位格存在者的人的理智活动和意志活动。倘若作为位格存在者的人不能享见上帝,那么,或者是人总不会获得真福,或者是人的真福不在上帝而在受造者。这是违反信心的。理性受造者的最终成就或完美,在于那为其存在的根源者,这是因为每一存在者的成就或完美,是根据他达到自己的根源。

作为上帝的神圣肖像的人的最终成就或完美,是根据人达到自己存在的根源,就是上帝。同样,这也是违反理性的。因为当人看见效果的时候,他自然地企望认识原因;由此而产生人的惊奇。这是一种好奇的愿望,并引起追究。除非认识原因,否则这追究不会中止。然而,倘若理性受造者的理智不可能达到万物的第一原因,那么自然的企望将会永远落空。作为上帝的神圣肖像,人的完美境界在于与上帝结合,这是人的真正幸福之所在。因此,人的永恒真福在于享见上帝。<16>

作为上帝的神圣肖像,人除非获得上帝的教诲和启示真理,就无法享见上帝,无法获得享见上帝的永恒真福。<17>为了人类的救恩,除了由人类理性所探讨的哲学学科之外,还需要某种根据上帝启示的神圣学说。首先是因为人之指向上帝如同指向目的,而这目的却是超越理性的目睹或认识,“是从古以来人未曾听见、未曾耳闻、未曾眼见。”(赛64:4)人既然应该把自己的意志和行为指向目的,就必须首先认识那个目的。为了人类的救恩,需要把某些超越人类理性的神圣奥秘,藉由上帝的启示而揭示于人。人类的救恩完全有赖于对此一启示真理的认识,因为人的得救就在于上帝。为了使人确实地获得救恩,人需要由上帝的启示来教导有关上帝的神圣奥秘。<18>人固然不应该用理性去追究那些超越理性知识能力的神圣奥秘,然而这些神圣奥秘已经为上帝在神圣救赎历史中所启示,人就应该用信心去接受上帝的启示真理。“神既在古时藉着众先知多次多方地晓谕列祖;就在这末世藉着他儿子晓谕我们。”(来1:1—2)

一个人除非获得上帝的神圣光照和启示知识,就无法享见上帝。人根据自己本性的能力,这样的启示知识不是一下都能够立刻接受的,而是逐渐获得的。每一个这样学习的人,为能获得完美程度的启示知识而必须相信;“一个学习的人,理应相信。”<19>每一个学习者必须首先是一位相信者。每一个启示真理的学习者必须首先是启示真理的相信者。每一个上帝奥秘的学习者必须首先是上帝奥秘的相信者。一个人为能够享见上帝,必须首先相信上帝;如同一个学生,必须相信教导自己的教师。<20>上帝自己是神圣奥秘,也是神圣奥秘的教师。上帝自己是永恒真理,也是永恒真理的教师。

上帝自己是救赎真道,也是救赎真道的教师。一个人享见上帝,必须获得出于上帝自己的超自然的启示真理。一个人享见上帝,必须获得出于上帝自己的超越人类理性的启示真理。一个人藉着上帝赐给他的神圣光照,赞同那些符合信心的启示真理,理解那些符合信心的神圣奥秘。藉着上帝自己的神圣光照,“你已经见到许多人类不能理解的事。”(德3:25)<21>藉着上帝自己的神圣光照,一个人已经理解许多人类理性自身不能理解的神圣奥秘。

“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罗1:16)福音就是上帝的德能,为使一切有信心的人获得救恩,先使犹太人后使外邦人藉着信心获得救恩。上帝在神圣救赎历史中亲自向人启示自己和与上帝相关的神圣奥秘,以及上帝救赎人类的福音奥秘。根据天使的证言,耶稣基督“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1:21)基督在自己中给人类指示了真理的道路,使人类经由这真理的道路藉着身体复活而能够获得永恒真福。<22>为了获得救恩和永恒真福,一个人必须首先相信上帝,相信上帝亲自向人启示的超越人类天赋理性的福音奥秘。<23>

三、信心和真理

基督是上帝和人之间的唯一中保。为获得救恩,一个人必须明确地相信基督的奥秘。<24>根据奥古斯丁的阐述:“我们相信,除非经由上帝和人之间的唯一中保——人而上帝的耶稣基督,无论老少,没有一个人能够避免死亡的传染,以及罪恶的辖制。使我们如此相信的这信心是健全的。”<25>永恒圣言在神圣救赎历史中摄取人性而降生成人,为人类救恩献上一次永远的赎罪祭。除非经由上帝和人之间的唯一中保——上帝为人类预备的弥赛亚耶稣基督,没有人能够从罪恶的辖制和死亡的命运中获得救赎。信心的对象,本然而直接地包括那使人获得永恒真福的神圣奥秘。永恒圣言在神圣救赎历史中摄取人性而降生成人,在十字架献上一次永远的赎罪祭,使一切有信仰的人藉着信心在基督里获得救恩。因此,基督降生和死亡的神圣奥秘,是使人到达永恒真福的道路;“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4:12)基督之外,决无救赎;因为在天下人间,上帝没有赐下别的名字,使我们能够赖以获得救恩。在天下人间,上帝没有赐下别的名字,使我们能够赖以获得永恒真福。无论何时,对于永恒圣言在神圣救赎历史中摄取人性而降生成人的神圣奥秘,人人都必须怀有确凿的信心。<26>

人类在犯罪堕落以前,明确地相信永恒圣言降生成人,单单把此事看作光荣的收场,而不是看作藉着死亡和复活而救赎人类脱离罪恶的神圣救赎工程,因为那时人类还不知道自己未来的罪恶。人类始祖在犯罪以前应该预先知道基督的降生成人。上帝将夏娃引到亚当面前,“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创2:24)根据圣经的阐述,教会是基督的新妇:“这是极大的奥秘,但我是指着基督和教会说的。”(弗5:32)倘若说人类始祖不知道这个奥秘,这是难以置信的。人类在犯罪堕落以后,就明确地相信基督,不但关于永恒圣言降生成人,而且关于藉以救赎人类脱离罪恶和死亡的基督的死亡和复活;倘若他们不相信,他们就不会在未有摩西律法之前,或者在已经有摩西律法之后,用那些祭祀来预表基督的死亡。这些祭祀的意义,精通希伯来圣经的先知固然明显知道;那些希伯来人,在这些祭祀的帷幕之下,相信这是上帝针对将要降临的基督所命令的,多少有些隐晦的知识。及至永恒圣言降生成人的救赎恩典彰显以后,人人都必须明确地相信基督的奥秘,主要是有关那些在各地教会所隆重纪念并公开宣布的奥秘,例如有关永恒圣言降生成人的信条。<27>至于有关道成肉身的信条中其他的细节,每个人需要根据自己的地位和工作,或者比较明确地相信这些神圣奥秘,或者不大明确地相信这些神圣奥秘。<28>

不相信上帝三位一体,就无法明确地相信基督的奥秘。为获得救恩,一个人必须明确地相信上帝三位一体。<29>基督的奥秘,包括圣父在永恒中自己理解自己而生出圣子,包括永恒圣言在神圣救赎历史中摄取人性而降生成人,包括永恒圣言因圣灵降孕由真福童贞诞生,包括圣子时间性的可见派遣以及圣子时间性的不可见派遣。<30>因此,不相信作为圣父圣子圣灵的上帝,不相信作为圣父圣子圣灵的唯一上帝,不相信作为圣父圣子圣灵的上帝三位一体,就无法明确地相信基督的永恒位格和神圣救赎工程。为获得救恩,一个人必须明确地相信上帝三位一体,即作为神圣位格的圣父在永恒中自己理解自己而生出作为神圣位格的圣子,作为神圣位格的圣父圣子在永恒中彼此相爱而发出作为神圣位格的圣灵。<31>我们敬拜三位一体的独一上帝,这独一上帝里的圣父圣子圣灵是合而为一的。独一上帝里的圣父圣子圣灵彼此间不混乱,上帝的神圣本质也不分开。圣父圣子圣灵是在同一个神圣本质中,圣父圣子圣灵的神性荣耀和永恒威严也是相同的。圣父圣子圣灵在永恒中同性同体,具有完全相同的神圣本质。<32>作为神圣位格的圣父圣子圣灵都是完全的、无限永恒全能的上帝。

如同在基督降生以前,关于基督的奥秘,精通希伯来圣经的先知明确地相信,那些希伯来人则不明确地或模糊不清地相信;在基督救赎的奥秘彰显以后,万族万邦万国万民都必须明确地相信基督的奥秘。同样地,关于上帝三位一体的奥秘,也有相同的情形。<33>在基督降生以前,对于上帝三位一体的信心,隐藏在以色列选民对于唯一上帝的信心中。“摩西对神说:‘我到以色列人那里,对他们说,你们祖宗的神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他们若问我说,他叫什么名字?我要对他们说什么呢?’神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出3:13-14)“我是自有”的,意指“我是那存在者。”上帝是存在自身,因为上帝的存在就是上帝的本质。<34>上帝的名称是“那存在者”,“那存在者”就是作为圣父圣子圣灵的上帝。唯一上帝的名称是“那存在者”,“那存在者”就是作为圣父圣子圣灵的上帝。在基督降生以后,上帝三位一体的奥秘,经由基督和使徒,已经彰显给万族万邦万国万民。在基督救赎的奥秘彰显以后,万族万邦万国万民都必须明确地相信上帝三位一体的奥秘。基督对使徒说:“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太28:19)凡是在基督里获得重生的圣徒,都曾因呼求上帝三位一体,而抵达明确地相信上帝三位一体的地步。<35>

为获得上帝的救恩,一个人必须明确地相信上帝三位一体。<36>我们敬拜三位一体的独一上帝;这独一上帝里的三位就是圣父圣子圣灵,圣父圣子圣灵是合而为一的,是在同一个神圣本质中。圣父是上帝,圣子也是上帝,圣灵亦是上帝。圣父是怎样的上帝,圣子也是那样的上帝,圣灵亦是那样的上帝。圣父是无限永恒全能的上帝,圣子也是无限永恒全能的上帝,圣灵亦是无限永恒全能的上帝。圣父在永恒中生出圣子,圣父圣子在永恒中发出圣灵。人要获得上帝的拯救,必须要思想这位三位一体的上帝。为获得上帝的救恩,一个人必须明确地相信基督的奥秘。<37>上帝的儿子,基督是上帝、也是人。他是上帝,在诸世界存在之前由圣父生出,有着圣父的本质;他也是人,出生在这个世界中,有着他母亲的本质。他是完全的上帝,也是具有理性灵魂及人类身体的完全的人。就他的神性而言,他和圣父同性同体;就他的人性而言,他和人类同性同体。他同时是上帝也是人,是一位基督。他为了拯救我们而受难,并下到阴府,在第三天从死里复活。他升到天上,坐在全能圣父的右边。将来要从那里降临,审判生者死者。教会从圣经中抽出一篇明晰的大纲,作为信心真理的纲要提供给圣徒相信,就是信经(symbolum)。<38>

四、信心和知识

根据圣经,“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11:1)信心是上帝应许的所希望之永恒真福的担保,是作为神圣奥秘的未见之事的确证。蒙上帝拣选的亚伯拉罕是在自己所信赖的上帝面前,就是在叫死者复活、叫那不存在的成为存在的那位上帝面前,作“多国的父”,就是万族万邦万国万民的“信心之父”。“(罗4:18—22)根据教宗额我略一世的神学阐述:“倘若一样事物是明显的,这样的事物就不是信心的对象,而是认识的对象。”<39>因此,凡是信心的事物,就不是认识的对象;凡是知识的对象,就是认识的对象。因此,对于那些归于知识对象的事物,不可能有信心。因此,那些归于信心的事物,不能成为知识的对象。

一切知识都出于一些自明的原理,也就是出于一些能够看见的原理;因此,一切知识的对象,必须在某种意义上是能够看见的。信心意指理智赞同自己所相信的事物。理智以两种方式赞同一样事物。第一,理智为自己的对象所触动而赞同。而这个对象,或者本身是已知的,例如已经为理智所认识的第一原理;或者因某一其他事物而是已知的,例如为知识已经认识的结论。第二,理智赞同某一事物,是经过一番抉择之后,理智自愿走向一方面,而不走向另一方面。在理智完成这个抉择行动时,倘若有确实把握,就是信心的行动。<40>复活的基督对多马说:“你因看见了我才信。”(约20:29)对于多马而言,此刻他看见和相信的不是一样的对象。当多马说“我的主,我的神!”时,他看见的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而光荣复活的基督,他相信的是这位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而荣耀复活的基督就是上帝。因此,同一神圣奥秘不可能被同一人又相信又看见。因此,同一神圣奥秘同样不可能对于同一人而言,既是知识的对象亦是信心的对象。<41>

神圣奥秘能够对于一个人而言是信心的对象,而对于另一个人而言已经是知识的对象。“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林前13:12)作为旅途中的上帝子民,我们现在观看上帝,是藉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在上帝预许的荣耀天乡,获得永恒真福的灵魂要面对面地观看上帝。“我们现在是神的儿女,将来如何,还未显明;但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他,因为必得见他的真体。”(约一3:2)在上帝预许的荣耀天乡,获得永恒真福的灵魂将享见上帝三位一体,如同被上帝三位一体享见;将爱慕上帝三位一体,如同被上帝三位一体爱慕;将享有上帝三位一体,如同被上帝三位一体享有。上帝三位一体的神圣奥秘,我们现在相信,期待在永恒里面对面地观看。天使现在已经享有这种观看。我们现在相信的上帝三位一体的神圣奥秘,天使已经在观看。同样地,某种神圣奥秘,对于一个仍在现世旅途中的人是信心的对象,因为他没有藉着圣灵光照的理智沉思去认识这种神圣奥秘;这种神圣奥秘,对于另一个仍在现世旅途中的人是一个观看或知识的对象,因为他已经藉着圣灵光照的理智沉思认识这种神圣奥秘。<42>

人人都应该相信的神圣奥秘,不是知识的对象,而是信心的对象。<43>人要获得救恩而应该相信的神圣奥秘,是信心的对象。没有信心的人不知道信心指向的神圣奥秘,也根本看不见这样的神圣奥秘。没有信心的人不知道,这样的神圣奥秘是可以相信的,上帝对于这样的神圣奥秘的启示真理是可以相信的。有信心的人知道这样的神圣奥秘,不是基于理性证明,而是藉着圣灵赋予的超自然的信心之光,看见这样的神圣奥秘是应该相信的。作为信心对象的神圣奥秘,由于信心的确凿性,被视为不能不如此的确凿真理。人要获得救恩而应该相信的神圣奥秘,就是纯然归于信心的神圣奥秘。<44>

教会圣师在神圣救赎历史中著作等身,藉着在圣灵光照中殚精竭虑的理性沉思,来阐明一个人要获得上帝的救恩而应该相信的神圣奥秘,奠基于作为启示神学的神圣学说的首要原理,奠基于圣经权威。<45>对于一个有信心的人而言,凡是奠基于圣经权威而阐述的神学原理,犹如对于一个人而言,从自明的原理获得的结论一样。因此,奠基于圣经启示的作为启示神学的神圣学说是一种知识,是上帝和天乡享真福者的知识。<46>作为上帝启示真理的神圣奥秘,就是作为启示神学的神圣知识的对象。信心的对象是未曾看见的神圣奥秘,知识的对象是已经领悟的神圣奥秘。因此,信心和知识不以同一的神圣奥秘为对象。<47>

五、信心和信经

大公教会的信经条文,使基督教会得以窥见上帝启示的神圣真理而引领基督教会向往和进入上帝启示的神圣真理。作为位格存在者的人类理智,能够以分析的方式窥见上帝启示的神圣真理。在上帝中,一切皆一。在人类理智中,神圣奥秘的种类繁多。在人类理智中,上帝启示的神圣奥秘就有不同的信心条文。一个人要获得上帝的救恩而应该相信的神圣奥秘,应该藉着大公教会的信经条文清晰明确地阐述出来。“条文”(arthron/articulus)意指分离的各部分合而为一;因此,身体各小部分联合为一,称为“肢体连结”(membrorum articuli)。在希腊文法里,articulus是言语的一部分,加于其他字上,以说明这些字的类别、数目和格。在修辞学上,articuli意指形成一句的各部分。“articulus就是用抑扬顿挫的方式将字逐一分开读出;这样,你的情感、你的声音、你的面色,都会使你的敌人震惊。”<48>因此,基督教会应该相信的启示真理分在诸信经条文中,就是基于这些信经条文彼此区分为各部分而合而为一。<49>

信条之于信心的道理,有如自明的原理之于基于天赋理智的学识;这些原理都有一种秩序,有些原理隐含在另一些原理中。一切原理都能够归于第一原理。信经的完整条文都隐含在某些最初的神圣奥秘中,例如上帝存在、上帝眷顾人类的救恩。因为上帝的存在,包含永远在上帝中的一切奥秘,人的永恒真福就在乎此。相信上帝的眷顾,包含上帝为人类的救恩,在神圣救赎历史中赐予的恩典,就是获得永恒真福的道路。这些由此而来的条文,包含在其他的信心条文里,例如对于人类救赎的信心,包含对于基督降生及其死亡和复活等的信心中。<50>关于信条的实体,这些信条并没有随时增加;因为凡是后来者所相信的,在他们前辈的信心中尽管不甚显著,却已经隐含在其中。然而,明显地相信的信条,数目的确增加;因为有些神圣奥秘,为后世的人所明显地知道的,却是他们的前辈所不明显地知道的。这是神圣启示历史的渐进性:“我从前向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显现为全能的神,至于我名耶和华,他们未曾知道。”(出6:2—3)这是神圣救赎历史的渐进性:基督的奥秘“在以前的世代没有叫人知道,像如今藉着圣灵启示他的圣使徒和先知一样。”(弗3:5)<51>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就是那些我们所希望将来在永恒天乡能够享见的神圣奥秘,就是那些直接使我们走向永恒真福的神圣奥秘,也就是本身归于信心的神圣奥秘,例如三位一体、上帝全能、基督诞生等类的神圣奥秘,这些都是构成不同的信心条文的根据。那些上帝应许我们将在永恒天乡中享见,并藉着这些享见而获得永恒真福的神圣奥秘,本身就是归于信心的神圣奥秘。有两种神圣奥秘是上帝应许我们在永恒天乡中能够享见的神圣奥秘。第一,上帝神性的奥秘,享见上帝神性的奥秘就享有永恒真福;第二,基督人性的奥秘,“我们又藉着他,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罗5:2)上帝应许我们在永恒中能够享见上帝神性的奥秘以及基督人性的奥秘,就是上帝应许的永生。“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17:3)因此,关于作为信心对象的神圣奥秘的第一种区别,就是有些神圣奥秘是关于上帝神性的威严,有些则是关于基督人性的奥秘,“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就是:神在肉身显现,被圣灵称义,被天使看见,被传于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荣耀里。”<52>

关于上帝神性威严的神圣奥秘,有三件事是给我们相信的。第一是“上帝唯一”,信条的第一条就是意指作为基督信仰首要原理的“上帝唯一”。第二是“上帝三位一体”,信经意指“上帝三位一体”的有三条条文,分别意指作为神圣位格的圣父圣子圣灵。作为神圣位格的圣父圣子圣灵在永恒中同性同体,享有完全相同的神圣本质,都是完全的上帝和无限永恒全能的上帝。第三是上帝特有的神圣工作。其中包括:其一意指上帝在自然界的创造工作;关于此点,信经提出关于上帝创造工程的条文;上帝从无中创造有形无形的万物,是万物的创造者。其二意指上帝在恩典中的救赎工作;关于此点,信经提出关于上帝救赎工程的条文;一切关于上帝救赎人类的神圣工程,都包括在此一条文中。其三意指上帝在荣福界的完成工作;关于此点,信经提出关于死者复活和永恒真福的条文。如此,信经有七条关于上帝神性的条文。<53>

信经关于基督人性的神圣奥秘也有七条条文。第一条是关于基督的降生,就是永恒圣言在神圣救赎历史中摄取人性而降生成人的神圣奥秘;第二条是关于基督由贞女诞生,就是永恒圣言在神圣救赎历史中因圣灵降孕而由童贞玛利亚诞生;第三条是关于基督的苦难、死亡和埋葬,就是基督作为上帝和人之间的唯一中保而在十字架上为人类救恩献上一次永远的赎罪祭;第四条是关于基督下降阴府,藉着自己死亡的德能将以色列古列祖从那里拯救出来,引领他们远离这黑暗国度而前往天国;第五条是关于基督的复活,就是被钉十字架而死亡的基督根据圣经记载,藉着上帝德能第三日从死者中光荣复活;第六条是关于基督的升天,就是基督在门徒的注视观望中被接到天上,两位穿白衣的天使安慰门徒说:“这离开你们被接升天的耶稣,你们见他怎样往天上去,他还要怎样来。”(徒1:11)第七条是关于基督再来审判万民,就是基督将来要从充满荣耀尊威颂赞的宝座上光荣地降临,审判生者死者。<54>

根据奥古斯丁的阐述:“圣灵是教会的灵魂。”<55>五旬节圣灵降临,意味着基督教会的诞生。整个唯一神圣大公从使徒传下来的基督教会,是由圣灵建立、治理、保存和带领的。圣灵使基督教会充满真理和恩典、能力与活力。基督在受难以前向门徒应许圣灵的降临和使命:“我还有好些事要告诉你们,但你们现在担当不了。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约16:12—13)门徒此刻尚未领会基督被钉十字架和光荣复活的意义,基督应许的作为神圣位格的圣灵要指引门徒去认识一切真理。五旬节圣灵降临,彼得站起来向犹太人和所有居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宣讲基督。

彼得指出五旬节圣灵降临,就是先知约珥关于圣灵降临的预言的应验,就是基督关于圣灵降临的预言的应验。(徒2:1—36)圣灵把基督教会引入作为启示真理的上帝自己、救赎奥秘和神圣学说,“信经是由整个教会的权威颁布的。”<56>

六、信经和基督

奥古斯丁曾说:“我们相信,除非藉由上帝和人之间的唯一中保——耶稣基督,无论老少,没有人能从死亡的蔓延和罪恶的羁绊中获得救赎。使我们如此相信的这信心是健全的。”<57>除非藉由上帝和人之间的唯一中保——就是在神圣救赎历史中摄取人性而降生成人的永恒圣言,没有人能够从死亡的蔓延和罪恶的羁绊中获得救赎。这永恒圣言就是道成肉身的基督耶稣,为人类救恩在十字架献上一次永远的赎罪祭,也就是上帝为人类预备的弥赛亚。为获得上帝的救恩,人人都必须明确地相信基督的奥秘。<58>

信心的对象,本然而直接地包括那使人获得永恒真福的神圣奥秘。永恒圣言在神圣救赎历史中摄取人性而降生成人并为人类救恩在十字架献上一次永远的赎罪祭的神圣奥秘,是使人达到永恒真福的神圣奥秘。“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在天下人间,上帝没有赐下别的名字,使人类赖以获得救恩,也就是上帝藉由自己的独生子为人类预备的救恩。无论何时,对于永恒圣言在神圣救赎历史中摄取人性而降生成人并为人类救恩在十字架献上一次永远的赎罪祭的神圣奥秘,人人都必须怀有某种信心。根据神圣救赎历史的渐进性,相信基督奥秘的方式依时不同,因人而异。<59>

人类在犯罪堕落以前,相信基督降生成人,把这一历史事件理解为光荣结局,而非基督藉着死亡而救赎人类脱离罪恶的神圣救赎工程;当时人类还不知道自己未来的罪恶。根据《创世记》记载,其时似乎预先知道基督降生成人。上帝按照自己的神圣形像创造人,把那人安置在伊甸园中。(创2:18—24)男人和女人享有相同的人性,都是根据上帝的神圣形像创造的。“二人成为一体”,意指婚姻的结合是上帝制定的。使徒保罗在新约书信中将夫妇间的结合比作基督和教会间的结合。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弃自己的生命,藉圣言洁净教会,藉圣灵圣化教会,使教会在自己面前呈现为荣耀的教会,就是基督圣洁华美的新妇。“为这个缘故,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是极大的奥秘,但我是指着基督和教会说的。”(弗5:31—32)倘若说人类始祖不知道这个奥秘,这是难以置信的。<60>

然而在犯罪以后,人就相信基督的奥秘,不但是关于基督降生成人的神圣奥秘,而且是关于基督救赎人类的神圣奥秘。根据《创世记》记载,上帝的仁慈超越上帝的正义。亚当背约而犯罪,上帝在义怒中应许人类将要降临的弥赛亚,“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创3:15)“女人的后裔”意指在神圣救赎历史中降生成人的基督,就是藉着圣灵降孕由童贞女摄取人性而降生成人的基督,就是在十字架上藉着死亡击败魔鬼的基督。“伤你的头”就是基督战胜魔鬼的象征。上帝对于人类藉着基督战胜魔鬼的救赎应许,就是关于基督救赎奥秘的“原始福音”。基督救赎人类的“原始福音”,在永远的亚伯拉罕之约中,在永远的大卫之约中,在先知耶利米预言的“新约”中,是基督降临的永恒主题。倘若他们不相信基督的奥秘,就不会在未有摩西法律之前,或在有摩西法律之后,用某些祭祀来预表基督的苦难。这些祭祀的意义,领袖固然明显知道;以色列百姓在这些祭祀的帷幕之下,相信这些祭祀是上帝针对将要降临的基督所命的,他们对于弥赛亚多少有些隐晦的知识。<61>根据前面的阐述,他们越接近基督,也越认清基督的奥秘。<62>

及至基督道成肉身,为人类救恩在十字架献上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击败魔鬼,使救恩临到

万国万民之后,人要获得上帝的拯救,就必须明确地相信基督的神圣奥秘,也即大公教会隆重纪念并公开宣布的基督降生成人并救赎人类的神圣奥秘。<63>至于基督论中更详尽的神学细节,每一个人必须根据自己在教会中的地位和工作,或者比较明确地相信,或者不是非常清楚明确地相信。<64>

七、信心和三位一体

人要获得上帝的拯救,必须明确地相信上帝三位一体的神圣奥秘。<65> 教会敬拜三位一体的独一上帝;这独一上帝中三个神圣位格是合而为一的。独一上帝中的神圣位格彼此间不混乱,神圣位格享有的唯一神圣本质也不分开。圣父圣子圣灵在同一神性本质中,同荣同尊,同为完全、无限永恒和全能的上帝。祂是有形无形的万物的创造者,是作为上帝神圣肖像的人的创造者。在三位一体独一上帝中的神圣位格,享有完全相同的神圣本质。这独一的三位一体上帝,就是三位一体的独一上帝。人要获得上帝的拯救,必须笃信无疑地、完整地、单纯地持守对于上帝三位一体的信仰,默想三一上帝的神圣奥秘。<66>

永恒圣言在神圣救赎历史中降生成人之前,上帝子民对于三一上帝的信心,隐藏在对于唯一上帝的信心之中。永恒圣言在神圣救赎历史中降生成人并完成神圣救赎工程之前,上帝子民对于上帝三位一体的信心,隐藏在对于唯一上帝的信心之中。在旧约书卷中,上帝曾用诸多方式阐述三一上帝的神圣奥秘。《创世记》开头即有暗示三一上帝的经文:“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创1:26—27)根据教父和中世纪神学家的解释,上帝用“我们”谈论创造(创1:26),就是以此复数暗示上帝三位一体的神圣奥秘。人是上帝的神圣肖像,这是就灵魂而言的,也是就人作为位格存在者,即“记忆—理解—爱”的位格存在者而言的。作为神圣位格的圣父在永恒中是整个神性的神圣本源,生出作为神圣位格的圣子;圣父圣子在永恒中彼此相爱而发出作为神圣位格的圣灵。<67>因此,从起初的时候,人要获得上帝的拯救,就必须相信上帝三位一体的神圣奥秘。<68>

不相信上帝三位一体的神圣奥秘,就无法明确地相信基督的神圣奥秘。基督的神圣奥秘,在于作为神圣位格的圣子是三一上帝的第二位,圣子在神圣救赎历史中摄取人性而降生成人,具有完全的神性和完全的人性,是完全的上帝和完全的人。作为完全的上帝,基督是无限永恒全能的上帝;作为完全的人,基督有理性灵魂和人性的身体。就神性而言,基督和圣父在永恒中享有完全相同的神性;就人性而言,基督和我们在神圣救赎历史中享有完全相同的人性,在凡事上和我们一样,只是没有罪。

根据经由作为受造者的万物到作为创造者的上帝的理解方式,没有三位一体这教义,也能够知道上帝的单纯完美至善、无限超越临在和永恒不变唯一。<69>倘若如同上帝自身的实在情形那样,如同那些在永恒天乡享有真福者所享见的那样去认识上帝,不相信上帝三位一体的神圣奥秘,就无法认识。我们获得天上的永恒真福,有赖于上帝神圣位格的时间性派遣。圣子在神圣救赎历史中时间性的可见派遣,就是圣子在神圣救赎历史中摄取人性而降生成人,就是圣子藉着圣灵光照为人所认知和领会,也就是五旬节圣灵降临,基督教会诞生。<70>五旬节圣灵降临,人人都目睹圣灵藉以彰显的“好像火的舌头”,使徒被充满圣灵,照圣灵赐给他们的语言讲论上帝的奇事。(徒2:1—12)<71>

在希伯来圣经中,上帝子民对三一上帝的信心,隐藏在对独一上帝的信心中。及至基督道成肉身,被钉十字架并击败魔鬼,向万国万民彰显救赎恩典之后,人要获得上帝的拯救,就必须明确地相信三一上帝的神圣奥秘。救赎恩典藉着大公教会在全世界宣讲之后,人要获得上帝的拯救,就必须笃信无疑地、完整地、单纯地相信三一上帝的神圣奥秘。基督把教训万民的使命交给门徒:“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太28:19—20)凡在基督中获得救恩的,都曾因呼求圣父圣子圣灵的名,获得这明确相信三一上帝的神圣奥秘的信心。<72>

<1> Pseudo-Dionysius, De divinis Nominibus, 7.

<2>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ca(ST), IIaIIae, q.1,a.1.

<3> ST, IIaIIae, q.1,a.6.

<4> ST, IIaIIae, q.1,a.4.

<5> St. Gregory the Great, In Evang. II, 26.

<6> Augustine, De praedestinatione sanctorum liber ad Prosperton et Hilarium primus 2.

<7> ST, IIaIIae, q.2,a.1.

<8> ST, IIaIIae, q.2,a.2.

<9> ST, Ia, q.85,a.5.

<10> ST, Ia, q.3,a.7.

<11> ST, IIaIIae, q.1,a.2.

<12> ST, Ia, q. 4,a.7.

<13> ST, Ia, q. 4,a.7.

<14> ST, IIaIIae, q.2,a.3.

<15> ST, Ia, q.50,a.1.

<16> ST, Ia, q.12,a.1; IaIIae, q.3,a.8.

<17> ST, IIaIIae, q.2,a.3.

<18> ST, Ia, q.1,a.1.

<19> Aristotle, De Sophisticis Elenchis 2. 161b3.

<20> ST, IIaIIae, q.2,a.3.

<21> ST, IIaIIae, q.2,a.3,ad.3.

<22> ST, IIIa, Foreword.

<23> ST, IIaIIae, q.2,a.3.

<24> ST, IIaIIae, q.2,a.7.

<25> Augustine, Epist. CXL, 2, ad Optatum Episcopum.

<26> ST, IIaIIae, q.2,a.7.

<27> ST, IIaIIae, q.1,a.8.

<28> ST, IIaIIae, q.2,a.7.

<29> ST, IIaIIae, q.2,a.8.

<30> ST, Ia, q.43,a.2.

<31> ST, Ia, q.27,a.2-3.

<32> ST, Ia, q.42,a.1.

<33> ST, IIaIIae, q.2,a.8.

<34> ST, Ia, q.13,a.11.

<35> ST, IIaIIae, q.2,a.8.

<36> ST, IIaIIae, q.2,a.8.

<37> ST, IIaIIae, q.2,a.7.

<38> ST, IIaIIae, q.1,a.9.

<39> St. Gregory the Great, In Evangelia II,26.

<40> ST, IIaIIae, q.1,a.4.

<41> ST, IIaIIae, q.1,a.5.

<42> ST, IIaIIae, q.1,a.5.

<43> ST, IIaIIae, q.1,a.5.

<44> ST, IIaIIae, q.1,a.5.

<45> Pseudo-Dionysius, De divinis nominibus 2.

<46> ST, Ia, q.1,a.2.

<47> ST, IIaIIae, q.1,a.5.

<48> Cicero, Rhetorica ad Herennium IV, 19.

<49> ST, IIaIIae, q.1,a.6.

<50> ST, IIaIIae, q.1,a.7.

<51> ST, q.1,a.7.

<52> ST, IIaIIae, q.1,a.8.

<53> ST, IIaIIae, q.1,a.8.

<54> ST, IIaIIae, q.1,a.8.

<55> Augustine, Sermones 267,4.

<56> ST, IIaIIae, q.1,a.9.

<57> Augustine, De Correptione et Gratia. 7.

<58> ST, IIaIIae, q.2,a.7.

<59> ST, IIaIIae, q.2,a.7.

<60> ST, IIaIIae, q.2,a.7.

<61> ST, IIaIIae, q.2,a.7.

<62> ST, IIaIIae, q.1,a.7.

<63> ST, IIaIIae, q.1,a.7.

<64> ST, IIaIIae, q.2,a.7.

<65> ST, IIaIIae, q.2,a.8.

<66> The Athanasian Creed.

<67> ST, Ia, q.27,a.1-5.

<68> ST, IIaIIae, q.2,a.8, sed.

<69> ST, Ia, q.3-11.

<70> Augustine, De Trinitate 4,20.

<71> ST, Ia, q.43,a.7.

<72> ST, IIaIIae, q.2,a.8.

(作者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荣休教授。)

若有媒体或自媒体考虑转载《世代》内容,请尽可能在对作品进行核实与反思后再通过微信(kosmos II)或电子邮件(kosmoseditor@gmail.com)联系。

《世代》第26期的主题是“孙中山与基督教”,却也有并非可以简单分门别类的文字。如《世代》文章体例第1期卷首语所写,《世代》涉及生活各方面,鼓励不同领域的研究和创作。《世代》不一定完全认同所分享作品的全部方面。

《世代》各期,详见:

微信(kosmos II);网站(www.kosmoschina.org


Comment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