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预定论?

杏花编辑部:
看到你们上期新设立了“问道信箱”我十分高兴。有个问题我一直不太清楚,所以想请教你们。我常听弟兄姐妹说起预定论,我想问的是,什么是预定论?预定论有圣经的根据吗?如果神预定一部分人得救,一部分人不得救,那么对那些预定不得救的人会不会太不公平?再有,如果神都预定了,我们还要传福音吗?
Michael
Michael:
你好!感谢弟兄提出这样有意义的问题。我想这个问题涉及到四个方面的内容。
1、什么是预定论?在信条上的表达如何?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在圣经上有什么依据?所表达出来的主要精神是什么?
3、预定论的意义是什么?是否有不公平的意思?
4、神的旨意与人的意志的关系,是否涉及到传福音的问题?
1、什么是预定论?
所谓预定论是指:我们能够得救成为神的儿女,完全是由于神在创世以先的预定,而不是由于我们自己的任何义行。加尔文说:“我们称预定论为神永恒的预旨,其中神借预定决定了每个人将如何。因每个人受造的目的并不相同,所以他预定一些人得永生,其余的人受永刑。”(《基督教要义》3.21.5)《威斯敏斯特信条》也有同样的表述:“按照神的定旨,为了彰显神的荣耀,有些人和天使被选定得永生,其余者被预定受永死。在人类中蒙神选定得生命的人,是神从创立世界以前,按照他永远与不变的目的,和自己什么是预定论? 意志的隐秘计划和美意,已经在基督里拣选了(他们)得到永远的荣耀。此选定只是出于神自由的恩典与慈爱,并非由于神预见他们的信心、善行,或在信心与善行中的耐久性,或以被造者中其他任何事作为神选定的条件或动因。总之这都是要使他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威斯敏斯特信条》3章3、5节)这个教义与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真正悔改信主的人只是人类中一部分的经验相吻合。不过,我能够理解,真正思想这个教义的时候,可能我们心里都不会平静;想到在人未来到这个世界之前,上帝就预定了其中的一些人得永生,其余
的人受咒诅。真有些人生在这个世上就是要承受永远的遗弃吗?对此我们谁不会感到震惊呢?加尔文也说这是一个让他感到十分可畏的教义。它让我们特别意识到神是那位大而可畏的神;让我们认识到神至高的主权及对他所造之世界的护理。
2、圣经上的依据
预定论的教义清楚地记载在圣经中,略举数处经文如下:
“我未成形的体质,你的眼早已看见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写在你的册上了。”(诗139:6)
“他既按着神的定旨、先见被交与人,你们就藉着无法之人的手,把他钉在十字架上杀了。”(徒2:23) “希律和本丢彼拉多、外邦人和以色列民果然在这城里聚集,要攻打你所膏的圣仆耶稣,成就你手和你意旨所预定必有的事。”(徒4:27—28) “外邦人听见这话,就欢喜了,赞美神的道;凡预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徒13:48)
“因为他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他儿子的模样,使他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预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们来;所召来的人又称他们为义;所称为义的人又叫他们得荣耀。”(罗8:29—30) “又要将他丰盛的荣耀彰显在那蒙怜悯、早预备得荣耀的器皿上。”(罗9:23)
“又因爱我们,就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预定我们藉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弗1:5)“我们也在他里面得了基业,这原是那位随己意行作万事的,照着他旨意所预定的。”(弗1:11) “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弗2:10)
“我们讲的,乃是从前所隐藏、神奥秘的智慧,就是神在万世以前预定使我们得荣耀的。”(林前2:7)
其实这样的经文还可以举出许多,可以说贯穿于整个圣经的新旧约之中。这些经文特别把上帝的主权显明出来。保罗在《罗马书》9章中的一句话特别表达了这些经文的精意:“这样,我们可说什么呢?难道神有什么不公平吗?断乎没有!因他对摩西说:‘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据此看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130神。”(罗9:14-16)但在表达预定论的这一段经文中,我们不只是看到上帝的主权,我们也看到上帝的怜悯。预定论特别把上帝的怜悯与恩典表达出来,这难道不会让我们感到难以理解吗?
3、预定论的意义
最初听到预定论的人,受现代理性主义世界观的影响,会下意识地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上帝要预定一些人得救,其余的人遭弃?神的慈悲表现在哪里?”著名的思想家弥尔顿对预定论曾有这样一句抱怨:“哪怕因此会把我放逐地狱,但这样一个上帝我无法敬重。”有时我们表现得好像比上帝还要爱世人,不管自己是否能够爱周围的人,却对我们所认为的人类中的“不公义”表现出强烈的愤慨,好像我们更像是人类的主人。我们把对上帝的敬重建立在我们对他进行理性评断的基础上,好像我们可以站在他的旁边与他比肩而立。但加尔文说,其实预定论的教义是让人敬畏的上帝的奥秘。这奥秘是不被我们的理性所理解或者评断的。我们对上帝的敬畏乃是基于他是且只有他是上帝。只是因为他是上帝,所以他的智慧是人无法测度的。保罗在《罗马书》中谈论到神的预定与拣选后,曾如此地感叹道:“深哉,神丰富的智慧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他的谋士呢?”
(罗11:33-34)是的,谁有能力作他的谋士呢?
正如《威斯敏斯特信条》3章8节中所说:“此预定的教义至为深奥,所以当特别慎重并留心处理,好叫凡听从神在其圣言中所启示之旨意的人,可以从他们有效蒙召的确实性上,确信自己永远蒙拣选。如此,这教义对那些凡以真心顺从福音的人,就提供了谦虚、勤勉与丰富安慰的题材,对神就提出赞美、敬畏与赞叹的题材。”因此预定论的意义只是针对信徒而言,只能够被属灵的眼睛所看到。关于预定论的问题不是“为什么上帝事先就预定一部分人遭遗弃?上帝的怜悯在哪里?”真正有意义的问题是:“为什么我是被上帝预定得永生的人?”当我这样地提问时,我才会看到这个教义的丰富的属灵意义。人才把自己摆在了一个当在的位置上,在看到自己的不配时,深切地领会到神的慈爱与怜悯,他实在是一位慈爱施恩典的上帝。选民之地位的看见不是让我们把自己摆在一个比他人更义的位置,而是让我们在自己的一无所是中看见上帝的恩典。而这种对神恩典的品尝与领会,正是我们传讲基督福音的基础。
4、预定论与传福音
或许我们还是习惯于站在上帝的位置上提问说:“如果一些人早就被预定了,那么这些人的自由意志还有什么作用吗?”似乎得永生对这个人来说成了被强迫的事情。对此唐崇荣牧师曾举过一个例子,说有一个人在一间房子里睡觉时,房子失火了,火势很猛,他还在熟睡,而且梦见他在水中游泳,很舒服。他的朋友跑来喊:“着火了,快出来啊!”他似乎听见,又好像没有听见,因为睡觉的时候是把耳膜关起来,虽然关了却没有锁,还能让一点点声音溜进来。“失火了,快出来!”“游泳没有游完呢!”“很热啊,火要烧死人了。”
“水很凉爽啊。”这个时候不是自由意志的问题,而是睡觉的问题。如果你一直坚持喊,他终于醒过来了,他发觉没有冷水,只有闷得不得了的二氧化碳,他就冲了出来,这就是自由意志了。所以正是预定把神的恩典显明出来,恩典先于个人的决定,个人的决定是在被正常化后才能产生出来的。所以预定并不是杀死你的决定,但你不能决定是因为你根本就已经死在罪恶中间,因此连叫你活过来也是上帝的恩典。
《威斯敏斯特信条》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神从永远,本着他自己的旨意,定下最明智、最神圣的计划;他自主地、绝不改变地决定一切将要成就的事。不过,神绝不是罪恶之源,他不剥夺被造者的自由意志,而且也不剥夺‘第二因’的自由性或偶然性,反而加以确立。”(3章1节)我们不要把上帝的预定与个人的决定放在同一个层面上。其实,每个人按照自己的心愿“自由地”选择,正把神预定的旨意成就出来,就如自由市场中每个法人“自由地”参与,才使市场表现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使市场有规律地运转。
或许预定论对于我们传福音构成的真正挑战是,我们相信,如果对方真是神所预定的话,就是我们不去传,他/她有一天也会信主的。如果对方不是上帝预定的,那么我们传也没有什么用。其实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我们总是把这个人是否是神所预定的判断当作是一个前提。但我们是没有能力做出这样的判断的。因为我们不知道周围的哪个人是神所预定的,这是神的奥秘,所以我们周围的每个人都是我们传福音的对象。
我们当持的信念是,正因为我们生活中所面对的这个人可能是神所预定的,并且神把他带到我们的面前本身可能就有神美好的旨意,所以我们更要抓住神给我们的机会。谁能肯定这些人在我们的生活中被遇到的不是神的心意呢?“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如果我们不传,对于神所预定的人来说,神定会通过某种途径让救恩临到这个人,但我们却会失去神祝福的机会。   我们所要克服的是,我们不要因为向其传福音所遇到的一时的挫折,马上就作出对方“不是被预定的”结论。慕迪的一个朋友为他的好友祷告了几十年,直到他去世的时候那个好友还没有信主。但在他去世几年后,他的这个好友终于信主了。谁能够“作他的谋士”,从而有能力做出谁不被预定的判断呢?
愿神在让我们明白他预定的美意时更充分地明白他对于我们的恩典,好使我们在他的恩典上有更好的成长。主内Stephen

为什么要祷告?

Ezra,

你好!

在读经和听讲道中我有一个具体的问题想向你请教: 关于祷告,John Piper有一篇讲道中讲“为什么要祷告”,他分了几个点来说明。1、神要求我们这样做;2、祷告使我们的喜乐加增;3、祷告是基督徒特殊的权柄;4、荣耀圣父和圣子。在谈到第 3 点时,他说:
Nevertheless,  God has ordained to make our prayers real causes of real events. Real causes. The words of James 4:2, “You do not have because you do not ask,” do not mean, “You would have had anyway, even if you didn’t  pray, since God had a plan and your prayers don’t matter.” “You do not have because you do not ask” means prayer causes things to happen that do not happen if the prayers don’t happen.
(译文:然而,神已经命定使我们的祷告成为真实事件发生的真切原因。真切原因: 见《雅各书》4 章 2 节,“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意思并非是“即使不祷告,无论如何你都会得着,因为神有他的计划,而你的祷告并不重要”。“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是说“祷告使得某些事情发生,而不祷告,这些事情则不会发生”。)
我有两个疑问:首先这样的解释从字面上似乎让人理解为祷告是使得一些事情发生的必要因素。有其他姊妹认为,这样一来,和神的绝对主权及预定论似乎有一些矛盾。我的想法是,人的祷告的确参与了神所预定事件的实际发生;也听过一些观点说这和神的计划不是在一个人能完全理解的空间层面里面。这样想倒也不是那么的冲突。

另一点是,我不知道 Piper 用《雅各书》中的一句经文来论证自己要展开的观点,这样是不是合适。因为这句话是在“不可与世俗为友”的教训里出现的,“你们中间的争战、斗殴,是从哪里来的呢?不是从你们百体中战斗之私欲来的吗?你们贪恋,还是得不着;你们杀害嫉妒,又斗殴争战,也不能得。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我理解,这样的“求”和“得着”是有一个特定的目标的,就是在神里面生命的更新和洁净。有求必得的,是因为按着神的旨意,这和圣经里其他地方对祷告的教导倒十分吻合。如果单是把“你们得不着,因为你们不求”摘出来解释祷告的权柄,似乎有点把这个“权柄”放大了(我不是指 Piper这样解释是错的,或许我自己的理解更保守一些)。
不知道以上两点自己理解得对不对,想听听你的看法。
另外,在听讲道的时候,越来越觉得需要分辨,不仅是分辨异端,更多的是对一些神学体系下各种观念的分辨。感受是似乎越是神学体系相对完备的属灵领袖,越倾向于用自己的神学观来解释问题。John Piper据说是在美国真正的信徒中影响力最大的。他对上帝的渴慕对我是很大的激励,也希望可以怀着审慎的心态,从他以及众多伟大的神学家那里得到更多的帮助。
以马内利!愿神带领和祝福!
Sophia
Sophia ,
你好!
从来信中可以看出,你的思考非常细致,也具有一定的深度,我真的是为此献上感恩。现将自己初步思考和研究后的一些想法整理如下,仅供参考:

一、对《雅各书》4:2-3中的“求”的理解

你在信中提及,这句话是在“不可与世俗为友”的教训里出现的,从上下文,“求”与“与世俗为友”的确有一定的联系,但我们也很难将“求”的“特定的目标”直接理解为“在神里面生命的更新和洁净”。从上文(3:13—18 )和下文(4:11)来看,“求”似乎与信徒之间真正的和平与和睦有关。在我看来,雅各在这里告诫信徒要避免的是“妄求”(4:3),劝勉信徒要追求的是积极而谦卑的“求”(4:2,6)。

 二、对JOHN Piper的论证方式的反思

如果以上的解释能够成立,那么我认为,John Piper 的论证的确有欠严谨。
首先,从圣经的上下文来看,很难看出雅各在书信中有意将祷告和权柄联系在一起;
其次,从逻辑上说,“ 因为不求, 所以得不着”并不能够推导出“因为求, 所以得着”。
因此,要论证祷告的权柄或“祈求”和“得着”之间的某种程度的因果联系,需要引证其他经
文。

三、神的主权与人的责任

照着圣经的教导去祈求,是信徒的责任,而祷告蒙应允,则出于上帝的主权、恩典和怜悯。卡森教授对两者的关系有非常好的总结:一方面,神拥有绝对至高无上的主权,但在圣经上,他至高无上的主权从未减轻人的责任;另一方面,人类是承担责任的受造之物,但在圣经上,人的责任从未减损神至高无上的主权,也没有使神置身于“偶发事件”之外。(参见卡森著:《保罗的祷告》,潘秋松译,美国麦种传道会,2005年,213-214页。)

 四、分辨、权威以及神学观的影响

我赞同你所采取的慎思明辨的学习态度(林前14:29)。我愿意和你共勉的是,尽管没有一个神学家或牧师的讲解像主耶稣那样完全,但有些神的仆人的教导,比如加尔文、欧文、爱德华兹、钟马田、巴刻和卡森等前辈的著作,已经历了历史的检验或得到了普世教会的印证,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很好的,可以作为信仰生活中的“辅助性权威”。从我有限的了解来看,John Piper也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属灵前辈,讲道时常常陶醉在上帝的荣耀之中,听他的讲道,真的使我经历到了对上帝的更多的渴慕。

学习圣经时应尽量避免将自己的意思“读入”圣经的私意解经(彼前 1:20),而追求对圣经文本含义的“读出”,这是诸多弟兄姊妹的共识。然而,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正如唐崇荣牧师所赞同的那样,任何人在解释圣经时其实都不可能完全脱离自己的神学观(唐崇荣:《救赎论》,中国与福音出版社,1995年,172-174页),用哲学术语来讲,就是人无法脱离自己的前理解结构 。我们所能做的,是在谨慎运用各种解经原则的基础上,将自己对圣经的解释与上述“辅助性权威”进行比较和印证,保持适度的反省,同时又对上帝的引导和护理之工投入坚定的信靠(来1:3),相信尽管今生所知道的非常有限,但与主见面时定会超越今生各样的限制(林前13:12;约一3:2—3),永远享受与主的同在(帖前4:15—18;启21:1—4)!

愿主赐福你在恩典和知识上有更多的长进!

主内Ez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