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第4期卷首语/许宏

 

长久以来,人们在谈论王权的无所不包或者国家在多方面都有巨大影响和同化能力时,常会提到这样的说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但是,在这两句话的出处那里,意思却不完全是人们一般认为的那样。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当中,这两句所在的上下文是: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1>

早在战国时期,孟子(约前372—约前289)就已经指出人们对此因断章取义而引起的误解。在孟子及历史上其他一些评论者看来,这段话作者的意思并非是孤立地描述或宣称,天下的土地都是王的,土地之上,人都是王的臣子,而是以某种夸张的手法抱怨,如果天下都是王的,王的臣子又那么多,为何总是我一人为王操劳,以至于无暇奉养父母呢。<2>

然而,断章取义式的理解却似乎总是历史的某种显著潮流。这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式的现象正是匹配的。被抽离出来的这两句话或相似说法,成为世界历史上不少地方的常态写照也就很可以理解。<3>

如何面对这种常态,是《世代》在2018年春季号探讨的问题之一。对此问题的回答,可能有助于真实而深入地考察本期的主题,“帝国”。

这里所说的真实而深入,是尽量避免断章取义式的想当然,尝试将“帝国”还原在既立体又具体的世界图景当中,不仅看到无所不包的王权或者在多方面都有世界范围影响和同化能力的“帝国”,也看重王权或“帝国”的终极依据及运转机制,还有更重要的,这暂时世界的王权或“帝国”与永恒王权或“帝国”的关系。

本期封面、封底选自法国画家吕克—奥利弗‧梅隆(Luc-Olivier Merlon,1846—1920)的《逃往埃及途中的休息》(Rest on the Flight into Egypt),原作收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4>

源于《马太福音》的“逃往埃及” <5>,是西方艺术史上的常见题材 <6>。但梅隆于1879年创作的这幅画,却与众不同。小耶稣一家身处一个有着明显“帝国”标记的历史场景中,呈现出看起来微弱却微妙的态势:作为异质的永恒之国进入同质化世界的暂时之国。

不仅是这一期的“帝国”主题,《世代》本身就是尝试对此态势的研究。在过往一年的最初三期,《世代》对于教育、中产阶级、宗教改革及世界观的澄清与反思即是与之相关的其中几个方面。《世代》期待接下来可以进行更多不同方面的探讨。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已经及尚未收到的指教、鼓励、赐稿和奉献。

<1> 《诗经 ‧小雅‧北山》,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8%A9%A9%E7%B6%93/%E5%8C%97%E5%B1%B1。毛亨(生卒不详,约秦末汉初)传,郑玄(约127—200)笺,孔颖达(574—648)疏,《毛诗正义》,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6%AF%9B%E8%A9%A9%E6%AD%A3%E7%BE%A9/%E5%8D%B7%E5%8D%81%E4%B8%89,日本早稻田大学藏本,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i13/i13_00898/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i13/i13_00898/i13_00898_0020/i13_00898_0020_p0029.jpg

<2> 《孟子·万章上》,https://ctext.org/mengzi/wan-zhang-i/zh。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简史》(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9),24。赵岐(约108-201)注,孙奭(962-1033)疏,《十三经注疏‧整理本:孟子注疏(下)》(台湾古籍出版,2001),297-300。翁其斌,《中囯诗学史:先秦两汉卷》(鹭江出版社,2002),99-104。简良如,《诗经论稿》 卷一(华艺学术,2011),58-59。朱自清(1898-1948),《诗言志辨》(五南图书,2012),109-110。吴卫鸣,“序”,《天下家国:以物见史故宫专题文物特集》,(澳门艺术博物馆,2007),http://www.mam.gov.mo/oldmam/showcontent.asp?item_id=20071215010100&lc=1。Wei-chieh Lin, “A Hermeneu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ncius by Zhu Xi”, The Book of Mencius and Its Reception in China and Beyond, edited by Chun-chieh Huang, Gregor Paul, and Heiner Roetz (Harrassowitz, 2008), 41-42.

<3>  比如在古埃及、古美索不达米亚也有类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式的说法,详见:Robert Morkot, “Egypt and Nubia”, Empires: Perspectives from Archaeology and History, edited by Susan E. Alcock, Terence N. D’Altroy, Kathleen D. Morrison, Carla M. Sinopoli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27. J. N. Postgate, Early Mesopotamia: Society and Economy at the Dawn of History (Routledge, 2015), 35.

<4>  详见:http://www.mfa.org/collections/object/rest-on-the-flight-into-egypt-31734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Merson_Rest_on_the_Flight_into_Egypt.jpg。本期封面、封底与原作有所不同,美术编辑是陆军。

<5>  《马太福音》2:13-15: 他们去后,有主的使者向约瑟梦中显现,说:“起来!带着小孩子同他母亲逃往埃及,住在那里,等我吩咐你,因为希律必寻找小孩子,要除灭他。” 约瑟就起来,夜间带着小孩子和他母亲往埃及去,住在那里,直到希律死了。这是要应验主藉先知所说的话,说:“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

<6>  James Hall, Dictionary of Subjects and Symbols in Art (Westview Press, 2008), 128-129.

此文首发于《世代》第4期(2018年春季号)。 如《世代》文章体例第1期卷首语所写,《世代》涉及生活各方面,鼓励不同领域的研究和创作。《世代》第4期主题是“帝国”,却也有并非可以简单分门别类的文字。《世代》不一定完全认同所分享作品的全部方面。

欢迎访问《世代》网站(www.kosmoschina.org)。若有媒体或自媒体考虑转发此文,请与《世代》联系:kosmoseditor@gmail.com。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