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第3期卷首语/许宏

 

      “泰西历史家,论近世政治学术之进步,孰不以宗教改革之大业为一切之原动力乎?后有识者,必能论定此公案也。” <1>

       梁启超(1873—1929)在1901年冬天发表的这段话,是中国人最早谈论欧洲“宗教改革”及其重大影响的文字之一。那时,听说过“宗教改革”的中国人还很少。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可能没有多少中国人注意到这位“戊戌变法”的参与者还曾表达过这样的见解。但是,梁启超对“宗教改革”的评论似乎已经部分获得中国官方历史教科书的认同。

       在2017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宗教改革”是历史学科的必考内容。在大纲中,“宗教改革”被放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间,作为“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一部分,是近代西方历史的开端之一。<2>

       然而,梁启超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对“宗教改革”作出如此评价的,这个评价意味着什么?“宗教改革”在基督教会历史和世界历史中处于怎样的真实位置?欧洲的“宗教改革”以及“宗教改革”以来的欧洲对中国教会和中国社会有着怎样的影响?

       “宗教改革”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一部分吗?中世纪晚期的西方人文精神跟当今西方和世界流行的人文精神是否一回事?“宗教改革”是单数的“Reformation”还是复数的“Reformations”? “宗教改革”这个翻译是否如实传递了“Reformation”或“Reformations” 的意思?

       这些是《世代》第三期探讨的部分问题。《世代》2017年秋冬合刊关注“宗教改革”,当然跟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于1517年秋冬之际发出《九十五条论纲》相关。        

       在通常所见的历史叙事中,路德的这个举动被当作欧洲“宗教改革”的正式开始。不过,在此之前,早已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但是出于各种原因,路德及其支持者们的影响却显然大于他们的先辈们。

       无论就路德本身还是他前后的历史来说,这里的关注都不是对一个或一系列事件在流行意义上的周年纪念,而主要是尝试对“宗教改革”的某些方面作一番事实上的澄清及意义上的反思。

       比如,除了上述那些问题外,这里还会考察中文世界通常所说的“赎罪券”这个翻译是否为路德论纲所提“indulgentiarum”的原本意思,以及,路德到底是如何发出《九十五条论纲》的,还有,路德的拼写为何是“Luther”?

       缺乏澄清与反思,人容易想当然地将那些流行的说法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或者忽视那些看起来司空见惯却可能透露重要含义的现象。

       澄清与反思并非仅是翻译或语意或证据方面的问题,也跟人以什么为所属及以什么为坐标看待自己和世界相关。

       人们未必都很在意比如梁启超或高考大纲的制定者对于“宗教改革”的定位。然而,有类似广泛影响的意见导向者对于包括“宗教改革”在内世界历史的解释却普遍影响了公众的世界观。他们对于“宗教改革”的评论,是跟他们自己的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

       可能比梁启超或高考大纲制定者对现代中国和世界都有更深远影响的卡尔·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在评论路德时就曾显示出他的世界观:

       “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人们……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例如,路德换上了使徒保罗的服装,1789—1814年的革命依次穿上了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服装……” <3>

        澄清与反思这样或那样的世界观,是《世代》尝试对教会历史和世界历史进行梳理的一部分,“宗教改革”是这方面的其中一个题目。当然,与前两期相似,本期《世代》也并非限于主题。在主题之外,或许有更开阔的视野。

       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本期封面和封底选自一幅创作于1537年的水彩画,这幅作品在相当程度上展现了当年路德所在维滕堡的城市图景。这是迄今所知最早一批以接近现代常见的比例大小描绘欧洲各地城市全景的画作之一。<4>

       藉着这样的作品,人或许可以注意到既细致而具体又广阔而立体的历史画卷。2017年,不仅是路德发出《九十五条论纲》的五百年,也是近代欧洲国家使团首次抵达中国的五百年,又是奥斯曼帝国曾经占领埃及五百年,也是1917年俄国革命的一百年。

       对于不属于这世界却恰在这世上路过的人来说,如何看待这些至今在不同层面都有影响的历史片断,需要的是既深入这世界却又不被局限在这世界之内的多重视角。

       然而,作为还在这世界的人,在几个月或者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所做的研究,显然都还是非常有限的。

       仅仅原版《路德全集》(Martin Luther Werke, Kritische Gesamtausgabe)就有127卷(也有版本是120卷),其整理出版经历了126年(1883—2009)。 <5>  而英文版、中文版都还未出齐。在路德前后,跟他相似却又不同之人留下的文献以及几百年来的研究果实就更多了。

       关于“宗教改革”或相关问题,我们期盼朋友们可以继续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世代》的邮箱是:kosmoseditor@gmail.com 。

       前两期以来,我们不仅收到读者的指教,还有奉献,在此深表感念。《世代》得以问世并运转,正是离不开这些珍贵的帮助。愿这样的支持可以长久。

        

<1>  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康有为撰,姜义华、张荣华编校,《康有为全集》第十二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29。

<2>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正式公布”,2016年10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610/t20161014_284883.html

<3>  卡尔·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Der achtzehnte Brumaire des Louis Bonaparte),《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61),第8卷,121:http://marxists.anu.edu.au/chinese/PDF/Marx-Engels/me08.pdf。英译本:https://www.marxists.org/archive/marx/works/1852/18th-brumaire/ch01.htm

<4>  目前,还不知这幅画的作者是谁。关于此画的来历,详见:“Luther Visualized 10 – Return to Wittenberg”, September 15, 2017, https://redbrickparsonage.wordpress.com/tag/reisealbum-des-pfalzgrafen-ottheinrich/http://www.ottheinrich.info/. 本期《世代》封面、封底背景来自此画,稍有变动,排版是陆军。

<5>  127卷魏玛版(1883—2009):Martin Luther Werke, Kritische Gesamtausgabe, H. Böhlau Nachfolger, Weimar, http://www.theologische-buchhandlung.de/weimar.htm,http://luther.chadwyck.co.uk/;120卷梅茨勒版(2000—2007):Martin Luther Werke, Kritische Gesamtausgabe, Sonderedition in 120 Bänden, Metzler Verlag, http://www.theologische-buchhandlung.de/luther-gesamtausgabe-metzler-verlag.htm.

此文首发于《世代》第3期(2017年秋冬合刊)。 如《世代》文章体例第1期卷首语所写,《世代》涉及生活各方面,鼓励不同领域的研究和创作,既有思想类文章,也有诗歌、小说、绘画。《世代》第3期主题是宗教改革、世界观,却也有并非可以简单分门别类的文字。《世代》并不一定完全认同所分享作品的全部方面。

若有媒体或自媒体考虑转发此文,请通过电子邮件与《世代》联系:kosmoseditor@gmail.com。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