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死亡的忧惧/孙毅

一、

前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直播糯康被注射死亡的过程,引起很多人的关注。面对众多网友对于国家媒体直播死刑过程是否又让中国人再次经历在菜市口围观犯人被砍头示众的质疑,央视官方微博的回应是,公示糯康死刑,不是看杀人,没有行刑画面,只看到毒枭凶犯虚弱,很怕死。确实在画面上可能给不少人留下印象的是,这位在湄公河称霸一方、杀人或许不会眨眼的人,在临死之前也和其他人一样,多少露出了对死亡的忧惧,甚至试图用某些方法来让自己免除这死亡的处罚。在一些人看来,对死亡的恐惧或害怕,是一个人所暴露出的软弱胆小,甚至为人所嘲笑或不齿。

有人嘲笑面对死亡所表现的忧惧,可能主要是将这种忧惧误解为,只是害怕死亡带给人的肉体上的那些痛苦。现代执行死刑过程中人道主义的作法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方面。问题是,如果是这样,注射的方式基本上已经消解了人肉体在执行死刑过程中遭受的痛苦,为什么当事者还会感到惧怕呢?

人对死亡的忧惧真是因为死亡可能给肉体带来的痛苦吗?记得在电影《非诚勿扰2》中,那个患了绝症的人,在临别之时,对作为他好朋友的男主角所说的那番话,表明他的忧惧并不主要在肉体方面。当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决定要用自杀的方式体面地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时他不由地思想到一个问题,就是当他推开死亡这扇门的时候,那门的后面是什么?是一条有亮光的路?还是一片漆黑的断崖?确实,在还没有推开死亡这扇门之前,人无法知道那扇门的后面是什么在等着他。而当他进入到死亡,推开那扇门之际,他已经是别无选择,无论是什么他都要进去了。或许正是这种让人无法把握的处境,让当事者不能不感到有些忧惧。

实际上,当人们说,人在面临死亡时经历到内心的忧惧不过是其真实人性的表现时,这就是在说,对死亡的忧惧表明人是有灵魂的存在者。正是这一点让人在死亡面前表现出忧惧,这种忧惧成为其人性最为真实的表现,就如耶稣说的:“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太10:28)

二、

面对死亡带给人的忧惧,唯物主义者们的解决途径基本上是古代伊壁鸠鲁派哲学家的那种自我安慰的方法:人临死的痛苦或忧惧只是人肉体来的一种感觉,当人还有这种感觉的时候,说明人并没有死,因此那只是人吓唬自己的想象,不需要当真;而一旦人死了,人也不会有这种感觉了,也就更不需要担忧了。这种观念基本上把人当作是一个肉体的存在者,即便有现代人所谓的人的精神,也不过是附着在肉体上的一种感觉或意识罢了。但可能会让这些伊壁鸠鲁式的唯物主义者们吃不大准的是,死亡究竟是一个瞬间的事件,还是一个过程?如果死亡不幸地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即便进入死亡的当事者在旁人看来已经处在不省人事中,但他还有某种特别的“意识”,这会不会让人感到伊壁鸠鲁式的安慰有点靠不住呢?

面对死亡的忧惧是一种真实的经历。它可能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在人的无意识中或者在睡梦中,甚至在人进入死亡的过程中,这是个人用清醒的意识、精神力量或理论推理难以消解的。这表明了人对于死亡的无可奈何。其实在很多哲学家看来,人心生忧惧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人遇到力所不能及而给人带来的无可奈何的境况。死亡过程正是这样一种境况,它标定了人的能力及认识有一个界限,而不逻辑地意味着其灵魂的消失。耶稣在富裕财主的比喻中说,那个财主在去了那个火烧火燎的地方之后才意识到那是一个何等可怕的地方,便央求亚伯拉罕说:“我祖啊,既是这样,求你打发拉撒路到我父家去,因为我还有五个弟兄,他可以对他们作见证,免得他们也来到这痛苦的地方。”(路16:27—28)

三、

虽然希腊斯多葛派的哲学家认为人之为人乃在于人的灵魂,就如现代的一些哲学家认为人的理性或精神是人之为人的主要特征一样,这让他们与伊壁鸠鲁式的唯物主义者有很大的区别,但在面对死亡的忧惧方面,他们也基本上认为这种忧惧来自于人的肉体,或者来自于肉体对人精神或灵魂的囚禁。也就是说,如果把死亡看作是灵魂逃离肉体之囚禁的机会的话,那么当死亡来临时,灵魂与肉体的分离并不是自然而然或水到渠成那样简单,而取决于每个人的预备程度。就如《肖申克的救赎》那个电影中,人在现世中的生活基本上如同生活在牢狱中,在这生活中真正有意义的工作就是如主人公在狱中所做的:将他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在墙上挖洞。意为爱智慧的哲学,其实不过是让人预备死亡的学问。对于斯多葛派的哲学家来说,哲学的智慧并非我们今天意义上的理论,而是一种知行合一的德行生活,让人更多地以理智、节制与不动情来预备死亡的来临。但让人心生忧惧的问题依然是,即便我花了一生的时间来预备,我怎么知道自己预备好了呢?当那一刻来临的时候我真的能够坦然面对吗?

后世的人们很容易把灵魂逃离肉体而进入到永恒领域的过程理解为是小我进入大我、私念消失在普遍理性或绝对精神的过程,就如一道从山间流下的小溪最后汇入到大海。死亡的忧惧就来自于其是否可以越过那道进入永恒大海之前的隘口。其实,即便是解决了如何跳过这个死亡的隘口的问题,消失在那一望无际的大海中,也并不真正解决灵魂的忧惧。特别表现在现实中,当人们所依靠的普遍理性沦落为一种纳粹主义的国家精神时,消失在其中或许确实可以一时地解决人们对死亡的忧惧,但这种解决不过是一时的逃避而已。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如果奥古斯丁说的——我们的灵魂若不是在那位父的怀中就不会得着安息——是对的话,那么通往那条能够真正让人的灵魂得安息的路是窄的,只与这个名叫耶稣的人有关,而非普遍理性那条可能是比较宽敞的路。

四、

现代生存哲学家们虽然不愿意提人的灵魂,但他们差不多都把忧惧(也译为不安或焦虑)看作是人之为人的基本生存特质。只是在人的日常生活中,人一般不会轻易地遇到这种深层的忧惧,或者即便遇到了也会下意识地惟恐避之不及,基本上升不到人的意识层面。现代人避开这种忧惧的方式,生存哲学家们发现,通常是采用活在“常人(众人)”中的生活方式,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尽量避免独自地作出判断并因此独自地承担责任。这个特点在20世纪特别显明在纳粹国家主义流行的时期。

不过,这种逃入常人中的方法对于人去面对死亡基本上是没有效果的。因为面对死亡,每个人都与其他人一样,都需要独自地去面对。上帝在这个方面是公平的,即每个人都不会比另一个人享有特权,好像不用去独自地面对与承当自己的死亡。相反,正是在这种独自承当中,个人遭遇到作为其生存特质的忧惧。在这个意义上,人作为有忧惧的人正源自其要死的事实,或者更准确地说,源于个人的灵魂要独自面对死亡的事实。

但问题是,灵魂并非摆脱了肉体就摆脱了死亡之忧惧。圣经把人的忧惧源自灵魂之独自性的关系说得更深入,乃是指灵魂赤露在身体之外带来的忧惧。正是出于这种忧惧,保罗说:“我们原知道,我们这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深想得那从天上来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倘若穿上,被遇见的时候就不至于赤身了。”(林后5:1—3)这里,保罗没有表现出苏格拉底式的气概,把死亡看作是灵魂脱离身体的机会,盼望灵魂从身体这个坟墓中独自逃离。保罗所盼望的是在被遇到的时候“不至于赤身”。他并不是不知道这地上的帐棚要被拆毁,但问题是,只有穿上另一个身体,才能解决这死亡给灵魂带来的忧惧。

五、

为什么人进入死亡过程所发生的灵魂赤身、独自地行走这种可能会给人带来如此的忧惧?其实这问题已经超越了人的认识能力或范围。我们首先要承认这是人生存的基本现象,然后看我们如何去理解。生存哲学家用哲学的语言解释说,个人不在“常人”中,而特别是在这种死亡的忧惧中独自出来的时候,会听到一种良知的呼声,这种呼声不期而至,直入人的灵魂;可惜的是,它带给灵魂的不是好消息,乃是罪责的声音,让灵魂不能不颤抖。这种罪责不是对这个人的人生中的某件事情,而是对着其整个的人生,对着个人之其所是的这个无助的灵魂。这个过程很像是人无助地站在法庭中被审判,发现没有任何人站在自己这边来为自己辩护,眼看着被判处无期后那扇监狱的大门已经在自己的眼前缓慢地打开。用我们更能理解的语言说,在死亡面前,当灵魂赤身即失去其所有存在的理由以及为人生寻找到的意义的时候,它不能不面对着望不到头的让人难以呼吸的虚无的吞噬。

灵魂在死亡过程中独自经历到的正是那审判的过程,这审判构成了灵魂难以渡过的难关。耶稣被钉十字架前的那个晚上,当他与门徒来到客西马尼园的时候,他就惊恐起来,极其难过,并对门徒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可14:33—34)如果这是死亡之忧惧的一种表现的话,那么这种程度的描述会让人们很难理解,这与我们通常对英雄人物的理解差别太大了,直到我们理解了耶稣在十字架上所说的那句话:“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可15:34)。或许有人因为还不理解被上帝离弃意味着什么,因而显得无所谓;但对上帝的儿子来说,正因为他之前曾有过人难以想象的与天父的美好关系,正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为上帝所离弃意味着什么,他才会因为被上帝所离弃感到甚是忧伤。被上帝所离弃就是被永远地遗弃在黑暗与冰冷之中。

六、

要渡过死亡之冰河,其实只有一个途径:耶稣的复活。因为只有耶稣的复活带给人们一个确据:他已经越过了死亡的冰河。除此之外我们很难找到可以让死亡忧惧得以消除的确据,因为灵魂渡过死亡之冰河的过程,其实发生在人自身的能力远远不能达到的范围之外,也并非人此生的预备所能够达到,即便是人成为所谓生死学的大家。然而耶稣却做到了,这正证明他确实是神的儿子,专门来为我们打通这通过冰河之路的。就是说,他自己并不需要走这一趟,但神的“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来2:14—15)

因此当我们进入到复活的“基督里”的时候,死亡带给我们的忧惧就被释放了,那真正的平安充满了我们的灵魂,因为我们灵魂面临审判的时候,神的儿子自己为我们付出了代价,圣灵保惠师成为我们最好的辩护者。就是说,当我们穿上基督的时候,我们的灵魂不再赤裸,不再无助。这必朽坏的总要穿上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穿上不死的。当这必朽坏的穿上不朽坏的,这必死的穿上不死的时候,那时经上所记,死被得胜吞灭的话就应验了。“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林前15:55)

当然,穿上或“在基督里”,并非是让人自己如同消失在“常人”中一样消失在他人之中,而是成为或穿上了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弗4:24)在基督之完美人性所体现出的上帝形像中,人才有其人性的恢复;在与基督的位格性关系中,个人才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

不过从积极的意义上看,在“基督里”给人们带来的是更为积极的盼望:在此世,基督的生命在我们个人的里面种下的只是一粒种子,而这粒种子只有经过死亡的试验,才会结出更丰富的果实来。那时,“神随自己的意思给他一个形体,并叫各等子粒各有自己的形体。”(林前15:38)那时,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更美好的身体。

因此死亡被称为睡了乃是因为它本身变成了生命的一种转换:由生命的一种形态,走向其更美好的形态;摆脱一种可朽坏的身体,等候穿上一种不朽坏的身体;脱去一种羞耻的身体,等候穿上一种荣耀的身体;脱去一种软弱的身体,等候穿上一种强壮的身体。这让我们被遇见的时候不至赤裸了。“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死既是因一人而来,死人复活也是因一人而来。”(林前15:20—21)第一个只是初熟的果子,当时间到的时候会有大量的成熟的果子。

七、

谈论死亡问题或说向死而生,恐怕对今天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仍然还是有意要回避的话题。有人会问:如果这只涉及到所谓灵魂的问题的话,那么这怕是古代人的思想方式吧,生活在现代的人需要那么认真地对待吗?

从古代到现代,每代人面对死亡的忧惧是一样的。不管人们如何回避它产生的源头,这种忧惧毕竟还是与死亡以及灵魂有关。并且不管我们如何回避,死亡的阴影仍然会以让人忧惧的方式影响乃至束缚着人一生的生命与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整个一生的意义,就是在为这死亡的时刻作预备,或者说得更准确一些,人短暂的一生,其意义就是在为那无限长的永恒来作选择及为其预备。不过与哲学家所说的预备不同,这种预备就体现在:人在此生中就可以“在基督里”得着得救的确据,而不用等到死亡临到的那个时刻。这不仅让人更早地生活在平安中而不是死亡的阴影之下,同时也能够让人更加欢喜地等候死亡,以让自己进入到那崭新的生命阶段之中。

朋霍费尔从狱中走向绞刑架的时候,向在场的人所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这是结束,对我而言却是生命的开始。”

在疾病中思想神/莱尔

“你所爱的人病了。”(约11:3)

这则简短的信息,“你所爱的人病了”,是马大和马利亚托人带给主耶稣的。病人是她们的弟弟拉撒路。拉撒路是一个基督徒,为主耶稣所深爱,然而他病了。据此我们不可认为,疾病是神怒气的征兆。它反而是被定意来造益我们的——“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8:28)。

思考疾病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你将来难免不生病,而预先严肃地思考这问题会使你大为受益。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思考疾病的问题。

一、疾病的普遍性

疾病存在于世界的每一角落、每一阶层的人士中。世上的钱财也好,信基督也好,都不能使我们免去疾病。疾病常常是一种使人谦卑的经历,它能使壮士软弱如孩童,使勇士在微小的事上丧胆,它能影响我们的大脑和思维。无论人做什么,都不能避免疾病。人类的平均寿命能通过医疗科学来延长,相应于各种疾病的新疗法层出不穷。但现实照旧是,“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90:10)摩西当年写下这话的时候,人的寿数确是那样,而今仍旧未变。

那么,如何解释疾病的普遍性呢?人们为何生病而死呢?我们绝不可妄测,神起初就创造了疾病。他创造的一切都“甚好”,显然这不包括疾病。但圣经晓示我们,后来有样东西介入世界,是开初所没有的。那东西就是罪,罪是世上一切疾病、痛苦和苦难的起因。没有罪就不存在疾病。

可见,对于现实,唯有圣经能给予我们完满的解释。圣经向我们解释了为何我们拥有构造如此精妙的身体。是神创造了它们!而且圣经解释了,我们虽由无限智慧与良善的神所造,如今却又怎样趋向疾病和苦难。唯一的解释就是创造与堕落的圣经基本教义。

二、疾病的益处

也许听说疾病于人有益使你倍觉惊奇。许多人连想都没想过这事,他们从疾病中所看到的只是折磨和痛苦,丝毫没有看见任何益处。我承认,世上若没有罪,疾病就不可能对人有益。神所造的无罪世界是不存在疾病的。但是自从人类堕落之后,神的智慧就允许了疾病存在。在我看来,疾病所蕴藏的诅咒与祝福同等。神能使用我们暂时的苦痛来祝福我们,使我们的心、意、灵魂和良心获得永恒中更大的益处。

疾病有助于提醒人们死亡的临近。大多数人活着好像他们永不会死,也不作任何预备。疾病则能提醒他们喜欢忘记的这事实。

疾病促使我们严肃地思想神。许多人在健康的时候选择忘记神,也不理会与他的关系如何。疾病能提醒他们:他们有一天必须面见神。

疾病有助于改变我们的人生观。许多人只想今世的幸福,别的一概不睬。长久的疾病能改变他们的价值观,让他们思想从前所视为重要的东西,如今有何益呢?譬如,贪财的人会学到,他的钱在他患病时是不能安慰他的。

疾病促使我们谦卑。我们生性骄傲,无一例外。我们的心里都小看不如自己的人,疾病却能显露我们的软弱。它临到众人,不分贫富、有名无名,它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疾病有助于我们省察自己的信心。它促使我们反省,我们的信心真实与否——即它是否建立在坚固的根基之上。很多人的信心不是建立在坚固的根基之上,疾病就会向他们揭示,他们的“基督教”在试炼之时不能安慰他们。

我不要你以为,疾病总是在这些方面造益于人们。绝对不是的!许许多多的人经历过疾病,但并没有从中学到任何功课,正如他们病愈后的行为所表明的那样。他们的心还是刚硬的,疾病对他们无益。

然而,神在许多人的身上使疾病变成祝福。神使用疾病向他们说话,引导他们寻求基督。因此,面对疾病,我们不应怨天尤人。如果我们对之作出恰当的反应,它必然会对我们大有裨益。

三、疾病召唤我们尽特殊的本分

我想实际和具体地来谈疾病召唤我们所尽的特殊本分。我要你清清楚楚地知道,在这充满疾病与死亡的世界里,你该做什么。

疾病提醒我们的第一个本分是:过一种随时乐意迎见神的生活。疾病提醒了我们死亡,我们都必须经过此门赴审。我们必须在那审判中面对面地见神。所以,疾病应教给我们的第一个功课便是:准备见神。

你何时才算准备好了见神呢?只有在你的罪已蒙赦免的时候,你的心更新、你的意志受教以神的旨意为乐的时候,你才算预备好见神。你的罪很多,只有耶稣基督的血才能洗净那些罪孽。只有他的义才能使你在神面前蒙悦纳。而且,这些福益唯有借着信心才能领受。因此,你若想知道你是否准备好了见神,你就得问自己:“我有信心吗?”按着本性,你的心不适宜与神为伴。只有圣灵才能转变你,更新你的全人,赐你乐于行神旨意的心。因此,你若想知道你是否准备好了见神,你还得问自己另一个问题﹕“我的心和生活已被圣灵改变了吗?”

这事对于预备我们见神,已少到不能再少了。我们必须称义,也必须成圣。基督的血必须洒在我们身上,基督的灵必须住在我们里面。这些乃是基督教的精髓,是必需的,因而在这充满疾病与死亡的世界里,你首要的本分就是确保你拥有它们。

疾病提醒我们的第二个本分是:总是过一种忍耐的生活。生病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我们可能被迫中止正常的活动;我们的计划被搅乱;我们也许不得不忍受长时间的衰竭和痛苦。这一切对于我们无疑是巨大的损耗,也大大地考验我们的忍耐。因此,在这些事情临到我们身上之前,我们应当趁着健康的时候学习忍耐。我们当祷告,求圣灵使我们的脾性和人生观成圣。我们必须殷勤祷告,常常乞求承受神旨意的力量,也要祈求行神旨意的力量。记住!所需要的力量在哪里才能找到——“你们若奉我的名求什么,我必成就。”(约14:14)

我想要强调这点。我相信,基督教消极的美德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注意。柔顺、温和、忍耐、信心和耐心都是圣灵的果子,它们都荣耀神。一般来说,对基督徒生活的积极面不屑一顾的人们,在看到他们生活上这些消极的美德时会被迫严肃地思考。可正是在患病期间,这些美德常常最清楚地被人看见。不少基督徒对别人有经久不衰的影响,不是因为他们所说的话,而是因为他们忍受疾病的态度。

你希望自己的基督信仰在别人面前美丽动人而富于感染力吗?那么在你身患疾病之前,现在就当求忍耐的美德。这样,若你病了,你的病将会彰显出神的荣耀。

疾病提醒我们的第三个本分是:随时乐意慰问并帮助患病的人。在你身边常有生病的人,他(她)或是家人、或是会友、或是邻舍。你当将此视为一个行善的机会。所需要的也许只是一声友爱的问候、一句关切的话语、一次诚心的看望。就这样简单的关怀之举却有助于消除隔阂,建立良好的情谊。说不定它们还会是领人到基督那里的途径,它们是每个基督徒应当预备而行的善工。在这病患恣行的世界里,我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加6:2),“并要以恩慈相待”(弗4:32),尽心恩待人是拥有“基督心志”最清晰的证据之一。主耶稣亲自“周流四方”,向患病和受苦的人“行善事”(徒10:38)。他对这些行动的反应表明在最后的审判中,他对自己百姓说:“我病了,你们看顾我。”(太25:36)

你希望证明自己有基督徒般的爱心吗?若是如此,那就当提防自私地忽略对你患病弟兄姊妹的帮助。慰问他们,给予他们所需要的帮助。同情他们,努力减轻他们的负担。重要的是,你当竭力向他们行属灵的善事。你所行的善即使没有使他们获益,也必会使你得益。我深信,神在借着我们周围的每一场疾病考验、磨练我们。神许可磨难考验基督徒是否拥有真爱心。你要谨慎,免得你受考验而显出冷漠!如果你能生活在一个疾病丛生和衰亡的世界里而不能关怀别人,那么你要学习的功课还有很多。

四、结束语

现在,我想说的是四句关于实际运用的话。

第一,我提一个问题。生病时你将做什么呢?无论何人,生老病死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时刻早晚必然会临到你。你将做什么呢,你要往何处得安慰呢,你要把你的盼望建立在什么之上呢?我恳求你不要放过这些问题。让它们在你的良心上动工,直到你能满意地答复它们,否则不要容自己歇息。你永恒的结局对你太重要了,重要到你不能推脱这些问题。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不当留到最后才来考虑。你无法保证自己的明天,也无法保证自己在临终前有机会悔改。与耶稣同钉十字架的有两名罪犯。一位在最终时刻悔改了,另一位则没有。倘若你现在不愿悔改,你就断无理由臆想,你以后躺在临终之榻上能悔改。

假如你能在这个世界长生不老,我就不会这样对你说。但你不可能在这里活到永远。你会死,故此我希望你为那时做好准备。我呼求你,想一想吧!如果你为一切预备妥当,惟独落下了那真正需要准备的事,这是何等地可怕呢!

第二,对于凡需要忠告并愿意接受的人,我有话可说。我忠告一切还没有准备就绪迎见神的人,你得赶紧去认识主耶稣基督,你当悔改归正,投靠基督而得救。世上再没有比拿自己的灵魂做赌注的赌徒更愚蠢的人了——这人不预备迎见神,推辞悔改。你晓得你的罪必受报应,你晓得你需要一位救主。你今天就当到他面前,呼求他拯救你的灵魂。我请你立刻就去,凭信心寻求他,将你的灵魂托付给他。向他求赦免及神怒气的止息。求他以圣灵浇灌你,使你成为真基督徒。他必垂听你,不论你的过去怎样,他必不拒绝你的祷告。他说过:“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约6:37)

我奉劝你防备一种模糊不清、不现实的基督教。别以为因你是某个教会的成员就万事大吉了。只有与基督亲自的个人关系才能奏效。我劝你,不要歇息,直到你有圣灵亲自住在你心里的确据,即你已被洗净、称义和成圣,并与基督合一。模糊不清、不明不白的信仰在你健康的时候或许看来是够用的,但当你患病时,它将无济于事。当生命的句号即将划上时,它势必分崩离析。唯有基督才能夺去死亡的毒钩,使我们能够毫不畏惧地面对我们最后的疾病。我们需要与他联合,我们需要认识和相信,他作为我们的祭司在父的右边为我们代求。只有他才能拯救那些因怕死而被死捆绑的人。如果你渴望自己在患病时有盼望和安慰,就去认识基督吧。现在就寻求他。

第三,我劝慰所有的真基督徒记住,患病时他们会有多荣耀神,就是在生病时静静地躺在神的怀中。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知道信徒的心太易懈怠了,我知道趁信徒的身体虚弱时,撒旦便手忙脚乱地加紧散布疑问和困惑。我见过,在神的儿女突然病倒被迫歇息时,颓唐便临到他们身上。

我迫切地恳求所有患病的信徒牢记,你们对病痛的忍耐与努力行善一样能尊荣神。疾病所显明安歇的恩典往往比努力做工更大。我提醒你们别忘了,你们无论患病或健壮,基督都一样地爱护你们。你们所受的管教是在爱里,而非怒气中。最关键的是,别忘了,耶稣对他软弱肢体的怜恤。你们总是受到他温柔的眷顾,在需要的时候更是如此。基督有很多病历,他知道每一个病人的心。疾病和苦难常常使信徒更像他们的主,“他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太8:17);主耶稣“多受痛苦,常经忧患。”(赛53:3)患难中的门徒有机会领会到受苦救主的心意。

最后,我劝勉所有的信徒谨守与基督密切相交的良好习惯,根本用不着担心你会在你的基督教中“走火入魔”。要是你希望自己在患病时享有平安,你就得记住这点:我相信许多人在平时或生病时得不到什么安慰,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在信仰上不专心。我相信,“一手抓住世界,一手抓住基督”、“八面玲珑”的基督徒是神不喜悦的,他们在死时得不到真安慰。在人患病的时候,这种信仰的弱点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希望拥有“切实的慰藉”,我们就不要满足于仅仅作个基督徒。我们必须培养一种与基督真挚的、实实在在的关系。到了医药不再有效,我们只有等死的时候,那时有什么能支撑我们呢?那时有什么能使我们感觉到“不怕遭害”(诗23:4)呢?唯有与基督密切的相交能做到这些,此外,一切的一切都全然无能为力。基督借我们的信住在我们心里,基督的右臂托住我们的头,我们感知基督坐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最后的争战中,只有基督能给我们彻底的胜利。

让我们更紧密地靠近基督,更多地爱他,更深地为他而活,更勇敢地认他,更全面地跟随他。这种基督教自然会带来其本身的奖赏。世人或许会嗤笑我们,软弱的基督徒或许会将之视为极端。但别担心!患病时它能带来平安,在来世它能带来永不褪色的荣耀冠冕。

我们在世的时间不长。再有几场疾病,一切都将告终。再过几次葬礼,就要轮到我们的葬礼。再过几场风暴,我们就要安然抵港。我们在基督面前将满有喜乐,神必亲自擦去他儿女的一切眼泪。

同时,让我们在神的儿子里过信心的生活吧!虽然我们会死,但他活着。废除死亡并透过福音把生命与永生彰显出来的那一位,他活着。将来的一天,他必改换我们卑微的身体,使之与他荣耀的身体相似。莫管患病还是健康,生还是死,让我们充满信心地依靠主耶稣基督吧!

——————————

(选自J.C.莱尔,《与神同行》第十三章,“疾病”)

传福音十戒/范学德

自从1995年年初信主以后,我在传福音的过程中,几经挫折,几经失败。反省自己的过失,曾写了 “传福音五戒”一文,发表在《生命季刊》1998年的第七期上,引以为鉴戒,并与兄弟姐妹共勉。后来,我在继续传福音的过程中,继续思考这个问题。从2002年春开始,写成系列文章,陆续发表在涤然主持的《导向》杂志上,并在此基础上整理修改,于2003年写了一本小书——《走近心灵——如何向大陆人传福音》,归根到底就是要阐明保罗在《哥林多前书》9章中说的一句话:“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

苏文峰牧师在为《走近心灵——如何向大陆人传福音》一书所写的序言中说,这本书“是以过来人的好朋友的身份,向你建议一些基本原则⋯⋯是极有价值的属灵资源,是当今向大陆人作福音事工的同工们必备的一本事工手册。”王永信说:“因着范弟兄本人的背景与经历,他的见解中肯而实用,并有诸多独到之处,是我们通常没有想到的,读起来兴趣盎然。”这些评语,都是对我很大的鼓励。

从那以后,又有十年过去了,我还在探索和反思之中。我把这些年的反思,概括为“传福音十戒”,继续警戒自己,同时与兄弟姐妹共勉。概括起来就是,第一戒:切不可不传耶稣基督并他被钉十字架。第二戒:切不可只用口传。第三戒:切不可以真理的化身自居。第四戒:切不可只说不听。第五戒:切不可彼此攻击。第六戒:切不可忘了先“骂”自己。第七戒:切不可满嘴“属灵黑话”。第八戒:切不可不讲道理。第九戒:切不可全盘否定中华文化。第十戒:切不可作假见证。

第一戒:切不可不传耶稣基督并他被钉十字架。

保罗说,我们传钉十字架的基督。《罗马书》说:“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传福音就是要传耶稣是主,他爱我们,为了洗净我们的罪而死在十字架上,使一切信他的人,罪得赦免,与上帝和好,获得永生。凡是背离了这个核心,就是传了另外的福音。其最显著的代表,就是“成功神学”。信耶稣,赚大钱 ,这就是成功神学的核心。

第二戒:切不可只用口传。

传福音要口传和笔传,更要“身传”——在日常生活中把生命之道表明出来。言传与身传同进,身传重于言传。所谓身传,就是通过我们的生命来传。“行事为人对得起主”,这是对身传的基本要求,说到底就是四个字:道成肉身。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就向人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只有当我的生命中分享了上帝的神性,我才能向世人表明我所信的上帝,他的神性是什么样的;我分享了多少,就能传扬多少。若我所行的与我所传的是两回事,这就是亵渎福音。

第三戒:切不可以真理的化身自居。

基督徒不是真理,而是真理——耶稣基督——的跟随者、传讲者,是蒙恩的罪人。换言之,无论我们对圣经的理解多么准确完整,我们也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将我们所知道的始终如一完美无缺地实践出来,说到底,我们还是一个罪人。

福音的使者要成为一个虚心的人,对于自己不懂或者所知甚少的知识, 要尽量少讲,不讲。除非你确有研究,否则不要随意批评进化论以及佛教,尤其不要轻易地指责佛教徒行善的动机不纯。我们要集中精力把福音准确并通俗地讲明白。

第四戒:切不可只说不听。

传福音切忌一见到朋友就滔滔不绝地大讲一通,然后就问你要不要信主。我们必须学会双重聆听:聆听上帝的话语和朋友的心声。聆听朋友说话,就是为朋友服务。通过聆听,了解朋友的问题何在、需要在哪里,然后对症下药,告诉他,唯有耶稣才能真正满足他的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他的问题。正如斯托得所说:“我们聆听神的话,以致我们可以更多地发现基督的丰富;我们聆听世界,以致我们可以知道世界最需要的是基督的哪些丰富。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应该用什么途径去将这些丰富带到世人面前。”

第五戒:切不可彼此攻击。

传福音是劝人通过基督与神和好,作为福音的使者,我自己首先要与弟兄姐妹和好。传福音是团队工作,我们要与圣灵同工,和弟兄姐妹共事, 效法圣徒的榜样。无论是传讲的、代祷的、关怀的、出钱的、聚会时做饭带小孩的,都不可缺少。切不可一言不合,就指责别人信仰不纯,甚至定其为异端。更不要轻易地指责其他的基督教宗派都是错误的,唯有自己这个宗派是唯一正确的。就像古代圣徒说的那样,在基本真理上一致,在非基本真理上保持各自的分别,在一切事情上有爱心。

第六戒:切不可忘了先“骂”自己。

“骂人”是一个比喻,是说“指责罪”。传福音就是一个罪人向其他的罪人说,在上帝面前,我们都是罪人。说到罪,我们不要只是说你们这些罪人怎么怎么样,而要以自己为例,说明我这个罪人怎样认罪,并蒙受了主耶稣基督的赦罪之恩,从而在上帝和世人面前真实地做一个人。

1.由于中华文化与基督教信仰的隔阂,谈到罪首先要打破这种文化的隔阂,先说清基督教关于罪的概念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信仰(人与上帝的关系)的概念,而不是法律的概念;

2.诚恳地述说(可以在人前公开的)自己犯过的一些罪;

3.分析它们为什么是罪;

4.承认自己不能救自己,人必须认罪悔改 。

第七戒:切忌“属灵黑话”。

“属灵黑话”这个词是从李秀全牧师那里学来的,意思是指张口就一堆中文特有的基督教术语,别人根本就听不懂我们讲的是什么,犹如黑话。最典型的一个词是“交通”。另外,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妻子或丈夫时说:“这是我姊妹。”或“这是我弟兄。”

基督教的核心观念,如耶稣基督、恩典和罪等等, 绝对不能不说;非基本的概念,要说得越少越好。无论说什么,都要像主耶稣那样,善于讲故事,打比方,把福音通俗易懂清楚明白地讲出来。

第八戒:切不可不讲道理。

凡是从知识上可以讲清楚的道理,必须讲清楚,不能说你只要信就好了;但对于从理性上无法完全解释清楚的真理,则不要强词夺理地去讲,要谦卑地告诉别人我不知道,然后,保持沉默。让听者去面对那一个挑战,信,还是不信。

第九戒:切不可全盘否定中华文化。

就像西方文化一样,中华文化中也包含了许多应该被否定的因素,但却不可以完全否定,因为由于上帝的普遍恩典,中华文化中也包含了真理的因素和美好的东西。我们既要看到中华文化同样已经被罪扭曲了,污染了,又要有勇气承认,不论真理和美善在哪里出现,我们都不能拒绝或者藐视。中华文化的根是有神论而不是无神论,这是我们尤其应该强调的。

第十戒:切不可作假见证。

自己信主的经历,往往是引导朋友们认识主耶稣基督的美好途径之一。但见证的中心是主耶稣基督而不是我。见证必须真实,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要敢于说出自己信仰之路上的曲折;不可隐去自己的黑暗和反叛;不可以编造故事;也不要说什么一信主耶稣,我就完全改变了,有求必应,万事如意。这不真实。

脱离捆绑,走出黑暗/一琨

很高兴今天见到很多陌生的面孔。我想先问一下大家,你们当中谁有房子?谁有车?谁有男朋友或者女朋友?

国庆节的时候,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在街头采访中问大家说:“你幸福吗?”大家都觉得这事情很滑稽。可能是因为人们都觉得不太幸福,所以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感觉很虚假。但是,即使那个记者再不会问问题,他也没有追问你我刚才问的那些问题:你有房吗?有车吗?你有男女朋友吗?你会发现有房、有车、有男女朋友可能和幸福有关系,但是我们反过来说幸福就等于这些,恐怕你会认为很滑稽。所以如果那个记者追着你问:你有房吗、有车吗、有男朋友(女朋友)吗?你会觉得更滑稽、可笑。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正活在这种滑稽可笑的生活当中。我们很多时候错误地把幸福、满足、平安、安全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和房子、车子、男朋友(女朋友)等等划上等号。人们都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幸福、有平安、有快乐、有安全的,但是我们似乎总也找不着。

于是很糟糕的后果就是,我们完全找错了方向。比方说年薪到了多少万会让我们觉得幸福;比方说婚外情、一夜情可能会带来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接纳;再比方说,我们期待自己的职位不断升高,觉得这样就会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进而掌握自己的命运。你会发现其实这些不应该画上等号的事情,却统统画上了等号。其实我们每个人最终所寻找的并不是金钱、大房子或汽车。当大家经历了婚姻中更多的考验时,你会发现你身边的那一位并不完全是你想象的,他(她)的容貌、性情,那一切都不是你真正的需要。

但我们始终那样去寻找,我们似乎永远也找不到。

我最近一段时间看了一些很好的国外信仰类书籍,给我很震撼的感受。书中会强调“这个世界邪恶”,这让我很吃惊。若在中国说这个世界邪恶,恐怕没有谁会有不同的意见,所以我们很多人会选择移民。但是当你看到一个美国的牧师,他的生活非常好,他的家庭、婚姻也非常稳固,他的子女都非常优秀,但他却告诉你说:“这个世界邪恶。”

这个世界的邪恶是什么呢?就是欺骗,它让你在根本就找不到意义和价值的事物上去寻找意义与价值。更甚者,它告诉我们那些意义、那些价值你不需要寻找,你只要关注你的感觉就好。我的感觉好了,世界就好了。所以你会看到有些人不断在两性关系上犯错误,其实他寻找的是亲密关系和别人接纳他的感觉,可是他永远都找不着,所以他烦了一个就换一个。因为他并不知道,只有在上帝祝福的婚姻当中,两人彼此委身和负责,才可能有接纳。两个人只在网络上互相通一下信息,然后见面、接着就发生那种事,别人为什么会接纳你?同时当你抱怨别人不能给你安全感、不能接纳你、不能给你亲密关系的时候,你要去问一下自己,你真的愿意接纳别人吗?你真的愿意跟别人有亲密的关系吗?

这个世界邪恶的方式表现在,它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诉诸我们的五官,让我们有各种各样美好的感觉,仿佛这样我们生活中一切的问题就都解决了。现在,苹果公司的产品很受大家追捧,这些产品当中都有一个“I”(我)——iPhone、iTouch、iMac。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可以按我的需要,可以为我所用,于是我可以得到极大满足。我并不是说苹果的产品本身不好,而是说这个产品背后的流行文化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写照。所有的一切都是以“I”即以“我”为中心,以我的感觉为中心。这是一种“美好”的感觉。但是这个感觉真的能够持久吗?这个感觉能够带来我们真正需要的平安、快乐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乔布斯的传记,有一个细节让我觉得非常难受。乔布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什么事情也做不了,因为他非常疼痛,只能躺在床上看电视。传记作者说乔布斯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其实非常后悔,因为他所相信的神秘宗教没有能够医治好他;他得的其实是一种虽然非常罕见、但如果及时治疗是可以治愈的癌症,但是他却没有积极治疗,耽误了半年多的时间。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在床上疼得没有办法,只好去看电视。熟悉乔布斯的人都知道,乔布斯非常瞧不起电视,他觉得电视是蠢盒子。正基于他对电视的鄙视,他才给我们带来那么多快乐享受的产品,但是乔布斯自己却在痛感中离去。而且我相信这个“邪恶”的世代会很快将他遗忘。我想十年以后不会再有人想起他,他已经被遗忘了,因为乔布斯早已离开这个世界了。一旦他没有办法再给我们带来那些快感,我们就会抛弃他。

人真是一种很有意思又很麻烦的存在,他总要不停地寻找意义、价值。那些词,“平安”、“快乐”、“幸福”、“安全”,对我们来说永远有着意义。我们有时会说,“我心里突然亮堂了”,可是我并没有拿灯照着我的肚皮,我的心里也没有那样真正可见的光线照进去,但我却说我的心里亮堂了,那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最好的解释是大家熟悉的 《纳尼亚传奇》的作者C.S.路易斯说的:如果我发现自己内心存有一种 “这世上的任何经验都无法叫它满足的渴望”,最可能的解释是:我是为另一个世界而造的。

但不幸的是,我们却总是在这个世界,从那些被我们创造出来的东西中寻找意义、价值和感觉,在《圣经》里面就叫拜偶像。大家不要以为偶像就只是庙里面的菩萨,是家里的观音像。偶像是在我们每个人心里的。什么叫偶像?就是当你把一个事物放在一个它不配有的位置上,把它看得特别重要,重要到它能够提供平安、喜乐,包括我们今天所唱的圣诞歌曲里提到的永生。当我们潜意识里认为它能够给我们带来终极价值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当作偶像了。人其实是一定要找到这样一个东西放在自己的心中的,但当我们找错方向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永远得不到这个东西。

所以人会走向四条路,第一条路就是,我在这个东西上找不着,就去换另一样东西找。如果这个女子让我找不到亲密和接纳的感觉,我就再换一个;这就是性沉溺的根本原因。不停换,我仍然可以找到别的满足。我觉得我去西藏一个月豁然开朗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回来又要继续面对老板的臭脸,又觉得工作和人生没有意义,那我去哪儿?去尼泊尔,不停换地方,永远在找另外一种事物去满足自己。

第二条路就是埋怨自己,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的人。当一个人看轻自己的时候,首先是看轻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

第三条就是埋怨别人。拼不了爹就骂爹,觉得妻子无法带给自己期望的感受时,妻子真是令自己厌恶。我们结婚的时候,会觉得妻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人,但是在我们婚姻当中一定会有这样的时刻,觉得妻子或者丈夫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恨的人。

这是我前面说的三条路,大家可能觉得这也没什么,但是我想告诉你说拜偶像可以带来很多可怕的结果。比方我刚才讲到的性沉溺,会给很多人带来伤害,特别是在最亲密的关系中。除了我刚才举了夫妻关系,还有子女和父母的关系,这是我们看到的最亲密的关系。我接触过很多年轻的朋友跟父母的关系比较紧张,那是为什么?其实很简单,当父母把你放在偶像的地位上,认为他们一生的快乐、幸福、成就,必须由你来给他实现的时候,你一定给不了。这样就产生两个结果,第一,他一定要控制你,迫使你实现他的愿望;第二,当他觉得你实现不了,你按自己的想法生活,他就会恨你。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父母对我们的爱,或者我们对父母的爱跟恨之间只有一线之隔,我们这爱实在称不上是爱。

大家肯定想知道人为什么会是这样?要讲这个问题,就一定要讲到罪。有很多神学书讲罪,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最简单的信息,就是罪是人的一种本性,那种本性就是一定要把错误的事情放在上帝应在的位置。这是我今天分享的时候第一次讲到上帝,我刚才讲了,平安、喜乐、幸福、自由、安全,这所有一切的价值都只能由上帝给我们,但是我们却把其它的事物放在上帝的位置上。很多时候,可能你会觉得我们都还是挺不错的人,罪好像离我们很远。但在上帝看来,罪并不是世俗法庭上讲的那种,并不是你外在的行为,而是你内心当中的那种倾向,就是把一个东西放在上帝应在的位置,然后对它说,你给我平安吧,给我幸福吧,给我喜乐吧。从我刚才举的例子你就会知道,这些东西会伤害别人,同时也会伤害自己。最可怜的就是当你把自己放在上帝该在的位置上的时候,你将会经历人生最痛苦的时刻。因为你会觉得我要掌握自己的命运。谁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谁可以预知明天我们生命当中会发生什么?我们都不能预知自己明天踏入办公室的时候第一个会遇见的是谁,我们还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吗?可我们却往往把自己放在那个位置上。这些如果没有上帝亲自帮助我们,我们根本看不清楚,但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痛苦挣扎当中。

有些人说,“我是一个好人”,那你为什么是一个好人呢?“我做事都凭自己的良心”。你的良心?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良心,这其实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标准。可是你会发现你的良心会不断变化,你的原则会不断地变。有的人会说,“你今天危言耸听了,我的生活挺好,我没有遇到那些问题”,可是我想说一句不中听的话——人往往在走下坡路的时候觉得很顺利,感觉挺好其实是因为你在走下坡路。

如果说到上帝,就必须说到天堂和地狱。我说我自己是一个预尝到一点天堂滋味的人。什么叫天堂呢?天堂大概就是我们今天所有人坐在一起(虽然我们今天坐在一起很快乐,但是我们还有很多忧虑的事情,我们人生前面还要经历很多的苦难,但是这一个小时我们彼此之间可以敞开),可以一起唱诗赞美上帝。因此,什么叫天堂?天堂就是当我们聚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没有那些痛苦了,上帝亲自许诺说他会擦去一切的眼泪,这就是天堂。

什么是地狱呢?我今天才去回想,自己有没有经历像地狱那样的时刻。真的有!我曾经打算要做一本很了不起的杂志,当一切全部失败以后,我觉得我过去十几年的努力和积累化为乌有。这个时候,你明明知道有工作可以做,但是你就不愿意做,因为你浑身都没有动力。我记得那个时候我妻子还在工作,我在家不愿意工作,早上她起床上班,当她关上门的那一刻,那就是我经历的地狱。我觉得我是一个没用的人,我让她来养家,但是我确实没有力量、没有勇气、没有动力去工作。我觉得我整个人陷在无边的黑暗当中,我仿佛经历了一点地狱的感觉。所以什么叫地狱?地狱就是说,你追寻的平安、喜乐、价值、安全那些东西都跟你没有任何关系,你永远都不可能找到。为什么?因为你永远不可能见到上帝了。你生命当中一切的希望都不存在的时候,那就是地狱。我觉得在那一刻,我终于经历到了什么叫地狱的时刻,那真是特别可怕。

我想问大家,一个自杀的人是完全绝望的人吗?有人说是完全绝望的。不对!一个自杀的人并不是完全绝望的人,因为他自杀的时候,还是希望死了以后痛苦可以结束,他还有最后一丝希望。而在地狱里,这些盼望都失去了。当你连这些盼望都没有的时候,那就是地狱。其实我想我们每个人生命当中都或多或少经历过那种痛苦、挣扎的时刻。但是圣经当中有一个伟大的转折,那就是《罗马书》3:21中的“但如今”。“但如今”这位要给我们意义,要给我们平安,给我们喜乐,给我们安全的上帝,他和我们的生命又再一次发生了关系,那就是他派自己的儿子耶稣基督来到这个世界,他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担当了我们所有人的罪。我们今天、过去、将来所犯的所有的罪,所有得罪上帝的地方,只要你接受他,他都会赦免。

究竟是哪些人把上帝钉上了十字架?不是那些罪大恶极的人,而是我们每一个人。为什么?因为我们看到的那一位上帝根本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他根本不是围绕着我们的意志来转。他不是满足我们任何需要的魔法师,所以我们痛恨他,为什么?首先他有他的主权,他远高于我们。其次,我们还有一个痛恨他的地方,是什么呢?我们在接触信仰后会听到恩典,恩典是白白的,是很宝贵的,但是恩典很多时候是让人痛恨的,为什么?因为上帝在给你恩典的时候告诉你说,你跟所有的人都一样,你是卑微的、软弱的、污秽的,你心里没有良善,这时候我们就接受不了了。很多时候当我们遇到上帝的时候会说:上帝啊,我今天遇到你了,是不是我表现比较好,我平时做事比较凭良心啊。不是,上帝告诉你说,你要接受恩典,首先你必须承认你是个什么样的人,而这个承认并不是上帝强迫你做的。当上帝真的愿意帮助你让你看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就愿意接受,那才叫恩典。

其实这件事情在很多时候会很激怒我们,而且即使像我这样一位已经成为基督徒的人,很多时候也会被激怒。就觉得我比他好啊,凭什么他得到一些赞扬,我做得那么辛苦,我还当小组长,圣诞节还准备了讲章,准备了几天,这些恩典难道不是我该得的吗?不,上帝告诉我说,因为你的罪极重大。

所以是谁把上帝的儿子钉上了十字架?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顺服上帝,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上帝之外找寻意义、价值,是我们这些人把上帝的儿子钉上了十字架,耶稣基督身上的每一个钉痕都跟我们有关系。

唐崇荣牧师说,上帝所做的救赎仿佛是一个善良无辜的人,他要去探望一群囚犯。但是他却是穿上囚服进到监狱,跟这些囚犯同吃同住三十多年,并且他知道这群人早晚一定会叛乱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但这个人依然穿上囚服去。这就是上帝的爱,这世上没有什么能跟上帝的爱相比。这就是我尽我所能描述的救赎,就是上帝派他的儿子耶稣基督来到这个世界,担当了我们所有的罪。当你认他为你生命的主的时候,你要找寻的一切平安、快乐,你都找到了,你要找的一切安慰你都找到了,但是你一定要记住,他是上帝,他不依照你的方式来做,他告诉你什么是好的。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为什么叫救赎呢?是谁救了银行家安迪呢?当你认识上帝以后,你就知道什么是救赎。安迪的秘密计划是什么时候开始实施和成功的呢?安迪在狱中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和黑暗,他特别盼望自由,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跑到警狱长的办公室放了一张好听的歌剧唱片,他在那儿欣赏,所有的囚犯都在欣赏上帝创造的美好的音乐,结果他被关到黑屋禁闭,受了很多苦。当他出来以后,他和那个老黑人在蓝天阳光下,说:我现在终于意识到,我对我的妻子确实有很多亏欠的地方。要知道安迪是一个很成功的银行家,他的婚姻出现了问题,他的妻子出轨了,但是杀害他妻子的并不是安迪,安迪是蒙冤入狱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安迪确实是很冤枉,但是在这个时候上帝的工作临到他身上。他终于知道,虽然在某些事情上他受了冤屈,但在他生命最重要的关系当中,他却是个罪人,他终于说出了这句话。之后,安迪从监狱里挖出了一条暗道,走出黑狱,走向光明。这是上帝为他开的一条路,一条又真又活的路。盼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从我们生命的黑暗当中走出来。

——————————

(本文整理自作者在一次圣诞聚会上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