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教徒的默想实践 / Joel R. Beeke 文 郭晶译

默想带来应用,默想带来医治,默想带来引导。”——库沃维尔(Ezekiel Culverwell)
灵命成长本是基督徒生命的一部分。彼得教导基督徒“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彼后 3:18)。《海德堡教理问
答》说,真正的基督徒相信他们是基督的肢体,与基督的膏油有份。他们靠着基督开始新的生活,并有上帝赐下的圣灵为证。靠着圣灵的力量,他们“求在上面的事”(西 3:1)。他们必然期盼灵命成长,因为“靠真信心与基督相连的人必会结出感恩的果子。
”今日基督徒灵命成长的一个障碍就是,忽略对属灵知识的汲取。我们用于祷告和读经的时间不够,并且我们已经放弃了对默想的操练。可悲的是,默想一词曾被视为是基督徒的核心操守,是“与祷告相联的、为祷告所做的极为重要的准备”,现今却成为与不合乎圣经的新纪元运动(New Age)相关的术语。我们理当谴责那些进行超验默想和其他各种放松大脑的训练,因为这类活动与假宗教相关,如佛教和印度教,但与圣经毫无关系。这种默想的焦点在于倾空大脑,脱离世界,融入所谓的宇宙心灵(Cosmic Mind),而非相联、倾听、服侍于活生生的、有位格的上帝。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些人身上看到安静反思和持久默想的重要性。
基督教会曾一度深入地进行合乎圣经的默想,这种默想包括脱离罪恶,爱上帝和爱邻舍。在清教徒时代,无数的牧师传讲如何默想,并就此主题撰文著书。我们将在本章查看清教徒的默想艺术,考察默想的性质、责任、方式、主题、益处、障碍和作为自省的默想。我们若视清教徒为导师,或许能在这个时代复兴合乎圣经的默想实践。

一、默想的定义、性质和种类

默想(meditate)或深思(muse)的含义为“思想”(think upon)或“反思”(reflect)。大卫说“我默想的时候,火就烧起”(诗 39:3)。默想的意思还有“轻柔的谈话声,低语,嘴唇发出声音……含有我们所说的自言自语”。这种默想包括低声背诵记在心中的经文。圣经常常提到默想。《创世记》24 章 63节说,“天将晚,以撒出来在田间默想。”尽管约书亚的主要职责是带领以色列人征服迦南,但是主却命令约书亚昼夜思想律法书,好使他谨守遵行那书上所写的一切话(书 1:8)。默想一词在《诗篇》中出现的次数比在其他经卷中出现的总和还要多。《诗篇》1 篇提到,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大卫在《诗篇》63 篇 6 节说,他在床上记念主,在夜更的时候思想主。《诗篇》119 篇 148节写道,“我趁夜更未换将眼睁开,为要思想你的话语。”
思想、反思或深思都会预设默想的主题。正式的默想往往针对重大的主题。例如,哲学家默想诸如物质和宇宙之类的概念,而神学家则反思上帝、永恒的法则和人的意志。
清教徒不厌其烦地强调:合乎圣经的默想包括对三位一体的上帝和其圣言的思想。清教徒的默想扎根于鲜活的圣言——耶稣基督和上帝书写的圣言——圣经之中,这就与那些假冒的灵修或神秘主义拉开了距离,后者强调的沉思是以放弃行动、脱离圣经内容为代价的幻想。对清教徒而言,默想既操练头脑,又操练内心。基督徒不但用理智,也用情感接近默想的主题。沃丛(Thomas Watson)将默想定义为“我们对心灵进行的神圣操练,为要记住并认真地思想上帝的真理,且亲自应用这些真理”。
克莱美(Edmund Calamy)写道,“真正的默想是这样的,当一个人开始默想基督的时候,他的心会因对基督的爱而燃烧;当他默想上帝的真理时,他会因真理而改变;当他默想罪时,他心中会充满对罪的恨恶。”他还说,为了进行正确的默想,必须通过三道门:理解之门、心灵情感之门和生活实践之门。“当你默想上帝的时候,就要与上帝同行;当你默想基督的时候,就要感到他的珍贵,并愿活出顺服他的生命。”
默想是清教徒每天生活中的本分,它会增加基督徒履行其他生活本分的力量。就如油润滑引擎一样,默想也会使基督徒更加勤勉地操练上帝设立的其他的施恩方式(读经、听道、祷告和基督的其他教训),增加恩典的标记(悔改、信心、谦卑),加深信徒之间的关系(爱上帝、爱弟兄姊妹、爱邻人)。
清教徒提到了两种默想:偶然的和刻意的(occasional and deliberate)。克莱美写道,“一种是忽然、短暂、偶然地默想属天之事;一种是严肃、专门、刻意地默想。”偶然默想就是把感官观察到的事物“提升为属天的默想”。信徒把眼见耳闻之事“当作登上天堂的梯子”。这正是大卫在《诗篇》8 篇中看到月亮星宿时联想到的,是所罗门在《箴言》6 章看到蚂蚁时联想到的,也是基督在《约翰福音》4 章
看到井水时联想到的。曼顿(Thomas Manton)解释道:“上帝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和仪式训练古时的教会,使他们看到一件普通物体,就会联想到属灵之事;我们的主在新约中用寓言和比喻(similitudes)教导我们,这些寓言和比喻来自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就使在世上处于各行各业的信徒都能有一颗属天的心灵,这样,无论我们是在商店,在织布机前,还是在田间,都仍然能够想到基督和天国。”
偶然默想——或“即兴”默想——对信徒相对容易,因为这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同任何人在一起都可以进行的一种默想。人的心灵若充满了属灵之事,那么他很快就知道如何通过自然之事思想属灵之事,而被世事充满内心的人则不然,因为就算是属灵之事,在他们那里也会变得庸俗不堪。就如曼顿所写,“一颗慈爱之心就像蒸馏器一样,它能从所遇之事中提炼出有益的默想。正如它在上帝那里寻求万事,它也在万事那里寻求上帝。”
然而,偶然默想有其危险之处。豪尔(Joseph Hall)主教提醒说,不加约束的偶然默想很容易偏离圣言,成为迷信,就像罗马天主教灵修中的情况一样。想像力必须受到圣言的约束。最重要的默想方式是每天在固定时间里进行的刻意默想。克莱美说,“当人分别出 ……
一些时间,进入私室,或独自漫步,严肃且刻意地默想属天之事”,才会有刻意默想。这种刻意落在上帝、基督和真理之上,就像“蜜蜂落在花上,钻入花心,甜蜜地吮吸一样”,这“是灵魂的反思,灵魂通过这种反思回归自身,思考它知道的一切”主题,包括它的“原因、结
果和性质”。
刻意默想可以是教义式的,以圣言为对象;也可以是实际的,以我们的生活为对象。古革(Thomas Gouge)把刻意默想中的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写道,“固定的刻意默想就是严肃地用理智思想某些属灵或属天的主题,并在其中与自己对话,最终温暖心灵,加深情感,加强决心更加热爱上帝、恨恶罪恶等。”
巴克斯特说,“固定和严肃” 的默想与“偶然和随意”的默想有很大的不同,就如在固定时间里的祷告与在日常忙碌中自发的祷告不同一样。对于敬虔,两种默想都十分重要,它们都满足了头脑和心灵的需要。若无内心的应用,默想不过是一种学习。正如沃丛所言,“学习是为了发现真理,默想是要在灵性上强化真理,前者探索金矿,后者挖掘金子。学习就如冬天的阳光,其热量和影响非常微小;默想 ……则会融化冰冻的心灵,使其流出爱的泪滴。”

二、默想的方式

(一)准备
清教徒对有效默想的方式给出了一些建议,这些方式都十分依赖“内心的状况”:
1、要把世上之事从心中清除出去,包括世上的事务和享受以及其中的困苦和焦虑。克莱美写道,“祈求上帝,不仅要离开外在的伙伴,也要离开心里的伙伴;即,脱离虚无的、属世的、搅扰的思想。”
2、要清除内心的愧疚和罪的污染,唤起对属灵之事的热爱。铭记圣经经文和属灵真理。靠着恩典活出大卫在《诗篇》119 篇 11 节中的告白,“我将你的话藏在心里,免得我得罪你。”
3、要用最严肃的态度进行默想。要意识到默想的重要、伟大和具有的潜力。如果能够
成功地进行默想,就能进入上帝的同在,并再次在地上感受到永恒的喜乐。如阿舍所写,“你的心里要这样思想,我所做的必须与上帝相关,而在上帝面前,一切都赤露敞开,因此我要谨慎言辞,集中思想,以免在智慧的上帝面前发出愚妄之辞。当你与地上最伟大的君王谈话时,心里可能还会想别的事情。但是与上帝交谈,切勿如此。上帝能看透人心,所以你一定要稳住心中的舵盘。要思想三位一体中的三个位格都与你同在。”
4、找一个安静自由、没有干扰的地方进行默想。目的为要“隐密、安静、放松,因此首先要离开人群,其次要避免嘈杂,还要减少活动”,豪尔写道。一旦发现合适的地方,就坚持在那个地方默想。一些清教徒建议,可使屋子保持昏暗或闭上眼睛来默想,为了不让可见之物分心。另一些清教徒建议人们可以在大自然中散步或休憩时进行默想。每个人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5、在全能者面前保持一个敬畏的姿势,无论是坐、是站、是走还是躺卧着。默想的时候,身体应该随着情感为灵魂服务。目的为要将灵魂、理智和身体的中心放在“神荣耀的光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林后 4:6)。
(二)指导原则
清教徒对默想的过程也给出了指导原则。他们说,从求告圣灵的帮助开始默想。祈求我们有力量管理心智,并将信心的眼睛专注于默想之事。
其次要阅读圣经,并从中选出用于默想的经文或教义。清教徒建议初学者务必挑选相对容易的主题。例如,先开始默想上帝的属性而非三位一体的教义。一次思想一个主题。
此外,选择最适于你目前景况的主题,这将对你的灵魂最为有益。例如,若你灵里感到忧伤,就默想基督乐意接纳可怜的罪人,凡投靠他的人,其过犯都蒙赦免。如果你的良心不安,就默想上帝对痛悔之人所赐的恩典。如果你有经济上的匮乏,就默想上帝对穷困之人的奇妙护理。
然后,记住所选经文或主题的某些方面,用于激发默想、加强信心、作为神圣引导的方式。
接着,专注地思想经文或圣经中的主题,不要窥探上帝未曾启示之意。回忆经文,集中思想这节经文与你的主题相关的一切。联想过去的讲道和这方面的著作。
要注意两点。第一,如曼顿所写,“不要用固定的规则限制自由的心灵(spirit)。上帝需要的是敬虔,不是逻辑。当基督徒把自己限制在规条和指令中时,就会陷入困境,他们的思想好像出于死水而非活泉。”第二,如果你的思绪飞散,就要控制它,进行简短的请求赦
免的祷告,求主赐下能够集中心智的力量,把合适的经文再读一遍,然后继续坚定地进行默想。牢牢记住读经、默想和祷告相互关联,其中一项枯干时就转向另一项。一定要坚持不懈,不要向撒旦屈服,放弃默想。
下一步要唤起情感来荣耀上帝,如爱、渴慕、希望、勇气、感恩、热情和喜乐。同自己的灵魂对话,包括因自己的无能和缺点而有的抱怨,并在上帝面前提出你自己灵命的需求。相信他会帮助你。
现在,随着记忆、判断和情感中出现的一切,把默想到的内容运用到自身,从而使灵魂进入本分,获得安慰,并使灵魂脱离罪恶。正如斐纳(William Fenner)所写,“深入你的灵魂,预备你的内心。让应许、警告、怜悯、审判和命令环绕你的心头。用默想探寻内心的轨迹。在上帝面前敞开心扉。”
省察自己在恩典中的成长。反思过去并询问自己,“我做了什么?”展望将来并询问自己,“我决心靠上帝的恩典做什么?”不要以律法的态度发问,而要在圣灵所赐的恩典中,出于对神圣的渴慕,并盼望获得成长的机会。要谨记,“律法的工作是我们的工作;默想的工作是甜蜜的工作。”
然后把应用变为决心。怀特写道,“你的决心要坚定且稳固,不 [ 仅仅 ] 是希望,还有毅力和不屈不挠的意志。”下决心抵挡各种罪的诱惑。把你的决心写下来。最重要的是,决心一生都要“成为不断默想圣洁和属天之事的人”。以“甜蜜的顺服之心”把自己、家庭及你拥有的一切都交在上帝手中。
以祷告、感恩和诗歌唱颂来结束。斯卫诺克(George Swinnock)写道,“祷告最好以默想开始,默想最好以祷告结束。”沃丛说,“让祷告贯穿默想。祷告使每件事都具有了神圣的光泽;默想若无祷告就像世俗的沉思一样。祷告会使默想专注于灵魂;祷告就像系在默想最后的结,避免默想的内容滑落失散。祈求上帝将那些神圣的默想永远存留在你的理智之中,并将默想的滋味存于你的心中。”
为上帝在默想中的帮助献上感恩,否则就如格林汉姆(Richard Greenham)告诫的那样,“我们下次默想就会受损”。
最后,不要急于从默想转入世事。以免像古革所说,“那样,就会忽然熄灭在默想中被点燃的心灵。”要知道,默想一小时“胜过听千次讲道”,阿舍说,“这并不是贬低圣言,而是对圣言的尊重。”

三、默想的主题

清教徒建议了各种用于默想的主题、对象和材料。系统神学的每一重要方面都可作为默想的主题,如上帝的工作和护理、灵魂的价值和不朽、基督的受难、成圣和教会中的喜乐和忧伤等。
有些清教徒,例如豪尔,提供了比他人更为细致的内容。豪尔列出了 87 个默想主题,如无知、败坏、圣洁的生活、罪、成功、在恩典中成长、骄傲、顺服、悔改、属灵的争战、试探中的力量、默想本身等,并在每个主题之后都加了一段说明文字,用于说明如何对该主题进行默想。
显然,清教徒认为我们对每个主题的侧重应该有所不同。因此,欧文说,“若说我从经验中观察到了什么,那就是:我们可以根据我们对基督的位格、其国度的荣耀和基督的爱的默想来评估我们在恩典中的成长和倒退。”对清教徒而言,可能最重要的默想主题就是天国——我们在那里完全认识上帝、敬拜上帝并且享受与他的同在;基督在那里坐在父神的右边;圣徒在那里欢喜快乐,因为他们被改变之后荣上加荣。巴克斯特写道,“默想是其他本分的生命,而天国的观念是默想的生命。”其次,基督徒当以合宜的态度领受圣餐,为此,他当默想主耶稣为他的罪所做出的牺牲。正如怀特所写,“在我们领受圣餐之前、之中、之后都要进行默想:默想天父上帝的爱,默想圣子耶稣基督的爱,思想他伟大的位格,深受的苦难,及这一切完全满足了上帝的公义,我们还要以同样的方式思想圣礼的伟大、性质和作用。”
第三,安息日是用于默想的特殊时机。对于敬畏上帝的人而言,这是灵命得滋养的时光,他们会在这一天为下一周储备灵粮。因此,安息日被亲切地称为“灵魂的集市日”。
最后,对处于不同灵命程度的基督徒,清教徒给出了不同的指导,如拉纽(Nathanael Ranew)对默想进行了广泛的考察,其中包括为“刚信主的基督徒”、“有一定成长的基督徒”和“成熟的基督徒”所写的篇章。基督徒的灵命越成长,他们的默想也就越深入。

四、结论:作为自省的默想

默想对清教徒而言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蒙恩之道,它还是清教徒进行全面灵修的方法,它是一种合乎圣经、教义、经历和实践的艺术。清教徒默想观的神学源自保罗、奥古斯丁和加尔文。清教徒默想的对象主要来自圣经——这本创造之书和良心之书。正如布瑞芝所说,“默想就是为了某人自己的好处,热切或深情地专注于某事物,从而使他的心智思想、停留并集中在这个事物上”,最终荣耀上帝。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